(二)产品策略
1、巩固传统优势产品,树立品牌,优化和调整产品结构。商业银行的营销活动,实际上是从金融产品的构思、设计与推广开始的。产品策略是市场营销活动的基础。营销优势产品,更是产品策略的重心。首先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金融产品的优势主要来源于产品功能与定位、产品办理流程、产品价格、产品服务等方面。其次,在明白了优势之所在后,就要对产品优势进行营销,获得客户的认知和认同,形成一种社会公众比较熟悉的特色产品。在与同业的竞争中就要抓住这些长期形成的优势产品吸引客户尤其是优质客户,从而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比如建设银行的中长期信贷业务、房改金融业务、基本建设预决算业务、房地产评估咨询等优势业务,无论是对经营效益的贡献、客户关系的维持、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还是树立建行良好形象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整合现有产品,强化产品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差异性。商业银行应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自身业务发展状况,一是将现有产品资源进行整合,根据不同客户需求特点,进行产品组合,向客户提供一揽子、全方位的金融产品服务,提高产品营销效率。比如在对个人客户提供存款业务的同时,可以同时推出个人理财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二是不断推出能够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只有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地进行业务创新活动,才能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比如对高端客户,可提供大户室、电话服务专线、客户经理随访、度身定制个性化金融产品等贵宾式服务,对一般客户则尽量减少柜台交易,大量采用ATM、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完成。产品创新就是要提高产品的差异性和多样化,做到人无我有,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多层次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需求。
(三)产品定价策略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的范围不断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权不断加大,存款利率实行下浮制度,局部区域已初步实现利率市场化。不言而喻,商业银行产品定价策略的重要性将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比较缺乏经验,所以应尽快借鉴外资银行的成熟经验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在总行层面上,可以根据利率管理规定,充分考虑资金成本、管理费用、风险损失、目标收益、同业竞争等因素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的基准利(费)率水平,同时,根据各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所在地经济发展状况、当地同业竞争关系等因素,对分支机构进行定价授权。分支机构可在总行授权利率浮动幅度内,根据客户盈利分析模型对不同客户确定具体的利(费)率水平,优惠措施和方式要灵活多变。比如在高端客户管理上,除了利用利率、年费、手续费、授信额度等基本优惠措施外,还可利用诸如消费返还、积分优惠、超值附赠等新颖的方式,从而增强产品和服务的吸引力和客户的满意度,提高服务水平和盈利能力。
(四)广告策略
目前,各商业银行对广告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或产品服务的知名度,形成品牌优势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能够达成共识。总体来看,中小商业银行要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做的好,它们不仅注重单一产品或服务的广告促销,还能够通过系统的策划,搭配和组合运用电视、广播、杂志、报纸、户外广告牌、交通广告物、网络广告、邮寄广告册等多种广告媒体,宣传企业,树立企业整体形象,形成特色品牌优势,这方面的经验国有商业银行值得借鉴,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各种媒体的特点、市场的特点、产品的特点和目标需求,加强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形成整体合力,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形象、产品、服务和品牌宣传。
(五)公共关系策略
随着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逐步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客户结构层次复杂化、员工思想活跃化、政府监管系统化、同业竞争白热化等特点,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广泛的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在巩固和维持客户关系的同时,要注重协调与企业股东、内部员工、政府机构、同业机构的关系,为企业和产品树立良好的形象,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以员工关系处理为例:现在的员工知识层次较高,个人追求多样化,思想极度活跃。同时,作为担任管理或操作角色的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对于客户来说就是产品的一部分,员工的素质和工作表现决定着银行的声誉、工作效率和经营成果。建立健全员工的录用、选拔、培训、激励与约束机制,切实做到权力、责任和利益相统一,最大限度地做到内部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使其发挥最大效能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就显得的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积极采取一些宣传性、交际性攻关活动,比如: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酒会、宴会、文艺晚会等活动,统筹兼顾,处理好政府、客户、投资者、员工与银行的利益关系,争取社会价值、客户价值、股东价值、员工价值和银行价值的有机统一,努力实现价值最大化。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并非是静态或者是一成不变的,应该动态把握,适时调整。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从理论到实践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只有掌握了其本质内涵,持续改进,才能发挥重要作用,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引文注释:
①[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1页。
②筱玲:《商业银行营销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第5页。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2、筱玲:《商业银行营销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3、赵萍:《市场营销世界名著解读》,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
4、刘永章:《银行营销》,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5、马蔚华:《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金融,2003年第4期。
6、陈良俊:《谈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4年第9期。
7、张天保:《论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投资研究,2002年第8期。
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