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强制结售汇向意愿结售汇过渡
银行结售汇的强制性是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缺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将目前国内企业的强制结售汇制逐渐过渡到意愿结售汇制,使外汇供求有效地出清价格,同时使价格也能灵活地引导和调节供求。随着外汇市场供求情况的变化,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当前推进人民币结售汇体制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应逐步向意愿结售汇过渡。目前情况下先由外汇管理局审定,允许一些企业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收入,并逐步扩大此类企业的范围和留存外汇的比例,同时简化进口用汇的审批内容和程序,直至最终完全实现自由结售汇,即进出口企业完全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是否留存外汇以及留存多少外汇。首先实现经常项目的意愿售汇,资本项目的意愿售汇还需要根据资本项目开放的程度逐步改进。意愿结售汇的实行,可以使外汇市场供求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经营需求,汇率能够真正发挥市场机制的调控作用。
3、 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完善
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完善是另外一项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主要包括对交易主体、交易对象和交易方式的培育。
中国目前外汇交易的主体是国内的商业银行。交易币种主要是美元、日元和港币。外汇交易的主要形式是现货交易,人民币的远期交易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尚未建立。所以,首先应该给银行更多的自主权,调整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的管理政策。同时,增加市场交易主体,允许个人和企业一定程度上持有外汇,参加外汇交易,这可以克服钉住美元制带来的隐性担保问题,同时对企业管理外汇资产、分散外汇风险有重要意义。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由强制结售汇过渡到意愿结售汇。交易币种的单一化是形成目前单一钉住美元制的重要原因,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民币只管理而不浮动。随着中国贸易方向的多元化,经济代理人需要一个多币种的交易市场。从国际市场交易方式的发展来看,现货市场的作用在逐步削弱,而远期和期货市场的作用在逐步加强,二者成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工具。
4、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
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主要包括扩大波动区间,减少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干预的频率。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每日波动范围为基准利率的上下各0.3%,基准利率是前一天的加权平均汇率。但就是这样一个狭窄的波动范围过去都从来没有突破。必须适当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使市场交易主体能够比较自由地根据汇率信号做出反应,使汇率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调节机制。改革初期可以尝试将波幅控制在5%以内,时机成熟时考虑扩大为10%。除每天的波幅外,还应该规定每年的波幅,这将向市场传递中央银行减少干预的重要信号,为央行减少市场干预的频率和幅度创造条件。
此外,还可以考虑将钉住美元改为钉住一揽子货币。通过钉住一揽子货币一定程度上能够化解由于美元、日元、欧元之间的浮动而造成的人民币汇率的非均衡,从而避免被动的跟着美元走,并有利于贸易收支的稳定。
五、结语
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政策近几年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加了政府的公信力,稳定了遭受东亚金融危机打击和亚洲局势。但在中国加入WTO后的最初几年中,大幅度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会对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收支,中国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因此无论是从资源有效配置的角度还是从国际收支状况来看,坚持采用固定汇率制或僵化的钉住汇率制度是不适宜的。从中期来看,中国将会放松资本管制和外汇管制,更加开放的资本项目需要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从长期来看,资本项目将实现可兑换,浮动汇率制无疑是汇率制度的长期目标。这恰好与两极汇率制度论的观点吻合,但不是简单的巧合,而是建立在理性分析推理基础之上的,也是两极汇率制度论在长期层面上适用性的充分体现。
2004年2月,中国政府表示从2004年开始将逐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提出是央行在汇率问题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此前面对外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央行的态度一直是“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而现在的说法则是“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央行同时表示,将“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改进现行结售汇制度,放宽对企业和居民用汇限制,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央行的这一表述变化,可以理解为继续保持人民币水平的稳定,但要完善汇率的形成机制。例如将使外汇管理更加市场化,从现在的政府强制企业结售汇,企业不能保留现汇,到允许某些企业保留部分外汇;将可能结束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汇率挂钩,代之以一揽子货币,并可能扩大汇率的波动区间,减少干预等等。尽管央行目前还没有公布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具体计划和时间表,但是可以预见这一天已经为时不远。
参考文献:
[1] 张志超.汇率制度理论的新发展: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2002,(1):13-21.
[2] 李婧.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2002,(3):62-64.
[3] 吴运迪.论人民币汇率的中长期决定和制度选择[J],国际金融研究,2000,(5):8-12.
[4] 陈平,王曦.人民币汇率的非均衡分析与汇率制度的宏观效率[J],经济研究,2002,(6):23-31.
[5] 李连三.论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J],财经研究,2001,(7):28-37.
[6]Eichengreen, B.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s for the 21 Century [M], Brooking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 C. 1994.
[7]Eichengreen, B. Toward a New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 A Piratical Post Asia Agenda[R].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ashington D. C. 1999.
[8] Sebastian Edwards. 1996: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choice between Fixed and Flexible Exchange-rate Regimes[R]. NBER Working Paper No.5756.
[9] Jeffery A. Frankel, 1998: No Single Currency Regimes is Right for All Countries or at All Tim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No. 215.
试论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汇率政策4(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