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根据浙江省日益严重的资源缺乏问题,积极改善区域经济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对于FDI的进入有着极为重要的吸引力,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使用外资数量远远领先于企业地区,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地区投资环境远远好于其他地区。浙江省投资环境的改善应从硬环境的改善提升到软环境的改进,并且进而提升到企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具体对策为:在资源环境上,克服薄弱环节,建立健全的配套环境,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运输,电力,供水。在服务上,加强协调部门协作,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完善外商投资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外商投资审批备案,外资统计,联合年检,收费监督等工作方法。
(二)产业层面的策略
1.针对加工贸易企业现状,加强政策调控,建立产业评估机制
加工贸易企业是改革调整的重点之一,可由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对加工贸易项目进行综合评审,对一些加工程度不高、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特别是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应实施禁止或限制政策,从而逐步优化加工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通过鼓励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加工程度,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条。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实际利润,增强省内配套能力,释放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激发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积极性,处理好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打造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扩大出口、吸引外资的同时,鼓励和扶持内资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为国外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加工配套,鼓励包括民营中小企业在内的国内企业积极参与跨国公司的加工贸易体系和全球采购体系,发挥其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利用外资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2.根据目前的资源状况,必须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打开新局面
浙江是个经济大省,资源小省,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但浙江的经济发展又远远走在全国的前列,较早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省土地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剧,土地可挖掘的潜力空间越来越小,且价格快速上涨,缓解用地供需矛盾、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的压力十分突出,这对外资企业落户形成明显的制约。同时,随着沿海地区“民工荒”的凸现, 浙江省熟练劳动力缺乏,员工成本不断上升,再加上原材料、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价格都在上升,以传统低成本优势吸引外资的路径必然遇到极大的挑战, 传统的引资路径面临多重“瓶颈”。浙江省想要打开利用外资的新局面,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3.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合理开发利用各区域优势产业
金融危机背景在,浙江省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状况不容乐观。此时应开发各区域优势产业积极应对。目前利用外资呈现以环杭州湾地区为主、温台地区与金、衢、丽地区快速发展的格局,这与浙江经济布局的总体框架基本相符。从全省经济布局的总体要求出发,做到突出城市产业特色。环杭州湾地区,作为浙江现代化进程最快的区域以及深水港口、高校与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最密集的区域,要进一步发挥全省利用外资的龙头作用,重点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钢铁机械等重化工业、高附加值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温台沿海地区是浙江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民间资金充足,重点推进民企与外企的互动协作,发展高附加值国际化轻工业和新型服务业。金、丽、衢高速公路沿线地区,是浙江的生态屏障,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相对落后,资源相对丰富,应重点引进资源深加工型产业、效益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通过对各个区域优势项目的开发帮助外商投资企业找到出路。
(三)企业自身应对策略
1.通过建立外资与本地经济的联系来增强本地企业的竞争能力
目前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来源的3种形式中,独资企业占最大比重,对本土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升非常不利的。企业自身需认真应对这个劣势,通过利用外资,借助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国际化的营销体系和供应链,是民营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全面发展的一条捷径。通过建立以民营资本为中心的合资合作关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较强实力、运作规范的龙头骨干企业,再以他们为主体通过共同出资,并购,控股等多种方式与国际跨国公司建立合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境外的资金、技术、市场,增强发展的支撑能力。通过各种契约结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松散型网络组织,提升企业竞争力。如浙大网新利用人才、市场等优势与IBM、INTEL、富士电机等在技术研发,软件出口、跨国营销等诸方面进行了战略合作,提高了软件开发能力。
2. 提升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开发、创新和行销能力
目前,浙江省加工贸易企业大多从事产品加工制造,企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产品档次仍然偏低;有的加工贸易企业虽然在产品开发上没有什么问题,但由于缺乏国际市场行销能力,只能为跨国公司贴牌生产和租用外国品牌,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仍处于下端。要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加工贸易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主开发的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从代加工向代设计乃至自创品牌发展。
3.民营企业应培育自身成为加工贸易的经营主体
FDI企业给浙江省的本地企业带来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的同时,也给本地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应对FDI对浙江民营企业的冲击,浙江省民营企业正确的战略对策应该是变消极防御、被动挨打为主动学习。能否摆脱对依附性加工贸易的依赖,关键在于本土企业能否在“与狼共舞”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成为具有一定实力和支配能力的领先企业。因此,浙江省民营企业应重视发展加工贸易,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增强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加工装配出口,使其成为浙江省的加工贸易主体。
“十一五” 时期,浙江省利用外资呈现出总量快速增长、投资行业结构调整和投资方式独资化的趋势。同时伴随着国内宏观调控和要素制约的全面趋紧,浙江省在利用外资上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十二五”时期, 浙江省必须切实转变招商引资观念,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核心目标,改善环境、明确重点、创新方法,使浙江在外资引进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利用外资策略上重视关联环节,完善产业集群,积极融入跨国公司产业链,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从上文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浙江未来几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将减少,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将增长,在制造业高端环节,服务业和以适应性技术为主的研发项目等领域的投资会加快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将趋于优化、合理,利用外资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我们必须抓住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时期,在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推进新一轮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国外贸既处在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同时处在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全球眼光、国情意识、战略思维、改革创新精神以及大国责任感,加快转变。
【参考文献】: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和报告类:
[1] 张太原,李俊峰; 陈启清. 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挑战和对策 [J]. 湖北社会科学, 2007,(02)
[2] 韦丹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_挑战与机遇[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9,(10).
[3] 俞抒羽. 金融危机下外贸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 国际市场, 2009,(05) .
[4] 张松涛. 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机遇与挑战[J]. 国际贸易, 2008,(11) .
[5] 浙江省统计局. 浙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6]应志方,赵维锋.外国直接投资对浙江省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7(2)
2.期刊文章:
[1]叶红玉.FDI促进浙江外贸发展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7(5)
[2]陈旺胜.FDI 对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影响非均衡性研究[J],北方经济,2009(5): 73
[3] 张纪凤.对FDI 区位选择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7(7)
[4]岑丽君.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系——基于浙江省的经验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10):29-31
3.电子文献:
[1]沈明其,施晓敏.FDI 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数据[J], 经济观察, 2009(1):39
[2] 唐夏韵. 浅论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J], 经济观察,2009(7)
浙江省直接利用外资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为例(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