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将对于汽车出口将是一个打击,人民币兑美元汇率8:1的时代已告一段落,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是否继续成为世界工厂还未知,众多轻工业产品源头已转移至东南亚。尽管如此,中国仍有一部分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在价格上占有绝对优势,许多国外客户仍要选择中国成为货源。
人民币汇改以来,对美元汇率就一直小幅攀升。金融危机爆发刚开始的阶段,人民币升值给中国贸易带来的压力不小,并且升值速度迅速。人民币的快速升值是牵连全世界的一种变迁,其中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是最致命的,它直接表现为我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中国不乏劳动力的优势使得产品在出口方面占据优势,然而人民币升值却使我国产品失去了一直以来所具有的价格优势。
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已给我国进出口行业带来新的波动,其所升值会改变进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产品价格的竞争力。其中较明显的影响就是人民币升值会减少国内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可调整一国的国际收支。从发展的长远眼光来看,如果人民币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强制货币,这将会使我国实现从“大国”转为“强国”的重大举措。
三、我国汽车行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政府角度
1.政府应支持技术创新,发展自主品牌
在汽车产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政府始终扮演着重要的战略导向、政策扶持和组织实施等主导角色,优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推进国内企业的强强联合与强弱重组,要将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在国家层面上实现突破。国家要消除现在许多的政策、文化的障碍。最影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因素对合资汽车工业的依赖度,合资企业这样的一个国有大企业和合资两强抑制我们的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应致力于减轻这种依赖程度。政府应当指引制定政策,包括形成一种新的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文化,由内而外的影响自主品牌汽车出口贸易,鼓励企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扶持新技术、新产品以及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支持自主知识产权零部件规模化生产,加快培育汽车电子产业,推进车载系统、导航系统、售后服务、增值服务等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鼓励节能、低排量方面的技术创新,逐步形成自主品牌研发和生产体系。
我国的自主品牌起步晚,技术匮乏以及国内大环境不成熟,缺乏积累,导致动力总成、底盘悬挂以及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研发的劣势。不过随着各大自主品牌与国外大车企集团合作的不断深化,自主品牌也越来越多的利用国外车企的一些成熟的汽车平台,来打造更适合国内市场的车型。
政府采购政策可以给自主品牌汽车对外贸易带来间接的影响,政府对于部分自主车型的品质给予了充分的信任,自主品牌车企也以过硬的品质和不断创新的技术证明自己可以赢得这种信任,有助于借助政府平台向国际汽车市场推广自主品牌汽车,我国政府采购工作重点的转移,使政府采购的意义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2.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政府对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引导是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方面,自主品牌也是迎头赶上,比如涡轮增压、双离合变速器、各种电子配置以及油电混合动力等,但在稳定性和市场适应性方面还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不能一味的跟随潮流不走的过快,需稳步发展。
在核心技术、前沿技术、新能源等关键技术及核心领域高位规划,政府加大对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同时,建设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今后3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这一举措将极大填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设立研发机构、创新技术方面资金支持的缺乏,也象征我国政府对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创新研发资金支持政策稳定下来。
3.调整好出口结构,规范出口秩序
中国的代加工工业占我国出口总额的百分比连年攀升,大部分是代加工工业,很少有独自加工的企业。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15%,而且大多数还是有外资企业来参与的。我国应加大企业研究的开发力度,逐渐改变产品的生产结构以及方式。加大吸引外资力度,与此同时注重提高外资的质量,宁缺毋滥,开发实力强劲的外商。中国应该加强具体某些方面的技术,然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从而刺激高新科技的贸易。
2007年起,针对中国汽车业,中国政府出台了出口许可证制度,整治汽车出口秩序,调整汽车业结构。发改委、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出口许可证制度的同时,发改委公布了主旨为“2007年将开始以调整产能过剩为契机,重点进行汽车业结构调整,加快兼并重组步伐”的有关文件《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和往常许多宏观政策相比,体现了政府极力遏制出口混乱局面的决心。
4.加快制定有关汽车贸易的法律法规
密切跟踪、收集和整理国外汽车产品相关认证及技术法规信息。进一步完善规范汽车整车出口秩序的办法,有关部委完善相关办法,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积极应对和化解国际贸易摩擦。政府可通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工会组织调查研究汽车行业对外贸易的运行、技术等方面的情况,了解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动态和汽车贸易的发展趋势。
(二)企业角度
1.企业应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重视研发投入
加快研究开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品,推广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整合研究开发资源和科研力量,合理分工协作,与科研院所加强产学联合,同时积极开展商标和知识产权的国外注册保护。这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产品、技术、安全等各方面所做出的辛苦工作,充分体现了企业对研发事业投入的精力和重视,更展现了中国车企的强大创新力。
2.加强汽车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汽车生产企业需要培养自己的人才,建设内生型人才培养体系,另外,也要继续引进优秀人才。借助高等院校和雄厚的科研实力基础,形成产业优势。利用发展汽车制造业的机会,借助政府从政策、福利等方面加快企业人才发展和人才引进,同时引导院校人才向企业发展,实现人才流动。
3.健全售后服务体系
汽车生产企业或者车企联盟积极扩大自己的对外投资比重,在境外增建整车制造厂,扩大海外生产规模,更加贴近销售市场,更好的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不仅有利于整车销售,也带动了周边零配件、售后服务、产品技术,以及产品信息等出口。
建立健全海外营销体系,以多种形式建立境外营销中心和营销网络,完善出口产品的零配件供应、维修服务体系。以日系车企为例,日本车企当年刚刚进入北美市场时,与美系本土车企和欧系车企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抢夺市场,前期投入很大。很多很多日系车企纷纷为北美创立专属独立品牌,如丰田的雷克萨斯和Scion、日产的英菲尼迪、本田的讴歌,都是为北美市场量身打造,在北美本土生产。而且在提高产品力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服务,服务网点布局了很多年,等市场成熟时,服务网点也成熟了。
成本加利润加附加值这三种因素构成了价格。如果要避免进行价格战,就必须在服务等有弹性空间的附加值来提高差价,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带动服务。首先是提升为海外合作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其次在时机成熟时,选派专业人员到国外设立销售与维修网点(4S店),同时应该搭建交流平台,在专业培训、零配件供应、信息反馈等各个方面为海外代理商积极提供便利,积极在国际市场加大品牌建设投入,不断提高品牌认可度和美誉度。2012年1~6月,长城汽车共出口4.77万辆,同比上升40%,真正进入了依靠售后服务赚取利润的良好模式。
4.做好防范措施应对人民币升值
对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而言,如果人民币汇率只是短期的波动,可以运用远期合约、金融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金融风险;如果是根本性的货币升值问题,企业需要靠技术进步、研发附加值高的产品、降低成本等手段提高自身竞争力。
人民币升值,必然导致本土化程度高的企业出口成本上升。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保住利润,就不得不提高出口价格,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减少对低价优势的依赖,丰富产品出口形式,提升国际竞争力。去年以来,许多中国汽车企业先后与国际性汽车企业签订合资合作协议,初步完成国际化发展战略布局,这也有利于提升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后续在海外市场的主动性。
从长远来看,我国汽车出口企业必须改变目前整车出口的战略和策略,更多地选择直接投资、独资的方式,在出口目标市场进行投资。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开发管理、售后服务,从根本上降低风险,消化掉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
5.增强远洋运输能力,积极挖掘海运物流市场
面对开拓国际市场“蓝海”出口运输仍是瓶颈这一问题,我国汽车出口企业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解决:
(1)由于汽车滚装船通用性较差,企业可以考虑与航运公司进行协议签订,创建关于汽车的航运物流,大部分的船公司为了减小航运企业的投资风险都会选择在货源比较稳定并且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的前提下来制造新船。此外汽车制造商、航运公司和港口可以合资建设和改造滚装船码头成为多用途复合性的码头,提高码头利用率。
(2)降低海上运输成本,实现规模经营。滚装船的运营费用不菲,海运物流公司要想盈利必须将滚装船运载车辆的体积占到60%以上才可以达到。但我国汽车企业出口的数量都比较零散,无法支撑高昂的运输费用,以减少海上运输费用为目的,这就需要我国汽车出口商主动与航运企业签订长期协议,实现规模经营,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太原,李俊峰; 陈启清. 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挑战和对策 [J]. 湖北社会科学, 2007,(02) .
[2] 周雪莲. 我国对外我贸易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J].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6,(01) .
[3] 张瑞媛. 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6,(02) .
[4] 韦丹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_挑战与机遇[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9,(10).
[5] 俞抒羽. 金融危机下外贸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 国际市场, 2009,(05) .
[6] 张松涛. 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机遇与挑战[J]. 国际贸易, 2008,(11) .
[7] 宦璐. 2013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小幅增长[J].中国证券网,2008,(02)
[8] 裴达军.削减出口车企 剑指结构调整[J].中国商报网站,2007,(01)
[9] 王秀新.出口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J].International Financing,2008,(02)
[10] 韩燕.人民币升值如何影响中国外贸[N].环球时报,2008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