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银行合并
银行合并又可以分为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
吸收合并是指银行与银行或其他企业之间的合并,其中一家因吸收了其他银行或企业而成为存续企业。例如,1991年美国化学银行和汉华银行以换股形式合并后仍沿用化学银行的名称。
新设合并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通过合并创建一个新的银行,原有的银行不再存在。例如,1996年排名世界第一位的日本东京三菱银行便是由日本东京银行和三菱银行合并成立的,合并后的核心资产达到278亿美元,总资产达到7030亿美元,国内机构388家,海外机构200家,成为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银行。
2、银行收购
银行收购是指银行股权收购。银行股权收购是指一家银行在股票市场上通过购买股票的方式控制另一家银行的经营决策权的一种行为。例如,1998年12月德意志银行出资101亿美元收购美国信早银行全部股权。
(三)银行并购的动机
1、利润动机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一切经营活动的根本动机就在于利润最大化,并购作为一种直接投资行为当然也不例外。
2、化解危机动机
伴随着金融竞争加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但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某家银行一旦爆发危机,很可能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诱发挤兑风潮,冲击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化解危机有时也成为银行并购的一种动机。
我国银行业开展并购活动的历史不长,但与国际比较,并购动机特色鲜明:即以行政安排的化解危机性动机为主,自主的逐利性商业动机严重不足。不过,这种状况正在改善,随着中国对外资进入金融业限制的放宽,自主的逐利性商业动机会占据主要位置。
二、目前商业银行并购的现状及特点
(一)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的动因
1、银行并购的原始动力来自对利润最大化的原始追求和市场竞争压力
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其产品和销售是一种同质且无形的产品——金融中介服务。银行通过并购行为可扩大规模,增加产品种类,拓宽服务领域,获得更多利润。因此银行的并购动力来源于对利润最大化的最求;银行业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当今社会银行业的竞争压力不光来自于银行,还来源于非银行金融企业的竞争压力。尤其是非银行金融企业不遗余力的抢战竞争的制高点,使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受到威胁。面对激烈,商业银行不得不采取适当的适当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扩大规模等方式来扩大竞争优势,把有实力的商业银行这种强大的竞争对手变为队友,这就需要通过并购的方式来完成。
2、 银行通过并购不断拓展业务范围
产品多元化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产品结构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注重多元化,特色化,差异化的服务。并购在增强综合实力的同时,也在模糊证券、保险、信托、银行等金融服务之间的边界。在这种混业经营中,木桶效应越来越明显。商业银行独自承受短板的代价实在太大,独自补充短板的成本又太高。在专注发展优势的同时,通过并购将自己短板一举成为自已又一大竞争优势。商业银行间通过并购取长补短,达到短板补短,优势突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再之,商业银行也需以自身条件确立重点突破方向,以差异化战略提高自身盈利水平。一方面通过并购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另一方面通过并购发展个人业务。投资银行通过股本收益可达到商业银行股本收益的两倍,可以加强银行的资本实力,风险分散。资本占用少和利润空间大是个人零售业务的的有点,个人零售业务逐步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和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
3、 通过并购行为取得经营协同效应
经营协同效应是由规模经济、财务协同与多元化经营使两个或多个企业合并之后收益增大或降低成本。对商业银行而言,规模经济是指银行业务规模、机构的扩大而发生的单位运营成本下降,使其收益上升的现象,他反映了经济学上成本与经营规模的变动关系。相较其他行业,通过并购,银行业往往体现出强于其他行业的规模效应。当今时代,银行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降低成本,改良技术,扩大市场份额,抵抗经营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的现状
浅析商业银行并购行为分析2013(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