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度分析(八)
七、模型的不足与改进
1.模型的不足
1)我们将环境和经济分两部分考虑,后将其结合对各省要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所选指标虽具有一定代表性,但也不乏一定的局限性;
2)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些方面很难用具体的、量化的指标来体现,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由于统计资料收集上的不完整,故没有考虑到模型中;
3)由于能源消费总量资料难以获取,而我国多数地区是以电力消费为主,所以在本指标体系中选用了单位GDP耗电度数和单位GDP耗煤标准,这样无疑对一些能源大省产生影响。
4)本模型中没有考虑社会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影响,在模型二中,对其进行改进。
2.模型的改进
模型二
模型改进可以作以下技术处理:在指标体系中加入协调系统内容,并将其作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把协调系统分解为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生态、经济与社会三大部分来体现,得到一套包括基础系统,协调系统与潜力系统在内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旨在以基础-过程-潜能为主线、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为基本要素单元,并结合外部介入因素对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寻求反映区域综合的、动态的、真实的发展情况。
可以将指标体系分为四层。第一层为总目标层,第二层为基础系统、协调系统和潜力系统作为评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子系统。将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生态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构成要素。在第三层指标层中紧紧抓住这几方面的问题进行单项(基础系统中对每一要素系统作单独分析与评价)与综合(协调系统中重点剖析它们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横向(彼此间的横向联系)与纵向(每一要素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情况,)的分析。经济和社会系统都是以人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它们的发展情况也就说明了人口的发展状况。第四层为要素层,是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直接方面。然后为每项指标赋权,可得到每个省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综合得分值。具体如下图2
图2 改进后的区域可持续发展RSD
社会、经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整体,割裂社会而讨论经济与环境的
相对于原来的模型,改进模型考虑了社会因素对经济、环境影响,
九、参考文献
[1]邓维等,镇江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环境保护科学,31(129),2005年
[2]伊海伟等,山东省各市经济环境协调度分析,人文地理,20(2),2005年
各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度分析(八)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