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理论与中国经济改革(二)
交易费用是产权理论的核心范畴,是由科斯首先提出的。科斯提出“交易费用”的概念,并指出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即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代替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企业的规模被决定在企业内交易的边际费用等于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或等于其他企业的内部交易费用的那一点上。科斯认为,交易费用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张五常先生解释道:“交易费用最好的定义就是鲁宾逊一人世界里不存在的费用,不可能想像到有的费用。鲁宾逊生产要费用;捉鱼要费用;他爬上山看云,猜明天会不会下雨,这种信息费用他也有;他摘了苹果要搬回山洞里,那种费用也有。但鲁宾逊那种制度里没有市场,没有警察,没有法官,没有银行,没有走后门,没论资排辈,全都没有。这些就是交易费用。有些交易费用的存在与交易没有关系。文革哪有什么交易?但文革时的交易费用很高很高,比如说人们整天学红皮书、背语录等等,都是交易费用。问题是,有交易的交易费用与没有交易的交易费用难以区分,所以只能说是鲁宾逊一人世界里不可能想像到有的费用。”
在交易费用为零时,无论产权如何规定,资源配置的效率总能达到最优。这就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强调了明确界定产权和产权自由转让的重要性。在存在交易费用的情况下,通过明确界定产权,能够降低交易费用,从而通过产权的自愿交易,能够保证资源配置的效率。反之,如产权不清,交易费用就会很高,乃至引起争夺稀缺资源的严重混乱和冲突。科斯强调,“对产权的划分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前提。”
三、产权理论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意义
科斯产权理论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对古典的“看不见的手”的市场运行机制背后的制度前提——产权结构,作出了富有特色的分析,这种分析提醒人们在构造市场机制时,万不可忽视运用市场机制本身的摩擦与代价,万不可忽视明确产权结构对于减少这种摩擦,降低为此付出的代价的作用,因而必须从产权基础的角度来考虑对市场体制的构建及其对市场机制的缺陷的改革。这一些对我国现代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现实意义。
所谓的明晰产权,就是要把这“三权”落实到个人。我们说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明晰,就是指这“三权”没有落实到个人。我们看, “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归国家(全民)所有”,这样的界定清晰吗?从语文的角度看,清晰得很;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却模糊得很。 如果最终没有人能够在法律的保护下放心大胆地行使财产的“三权”(使用权、收入的独享权和转让权),那么这份财产的产权就不能说是明晰的。
中央计划经济是用计划代替市场,实则是把整个国民经济变为一个规模庞大的企业,其本意是要节约市场交易费用,但其错误在于过度替代导致企业内交易成本大大超过市场交易费用。价格信号失真导致获取准确信息的成本过大,即交易费用过大,是导致计划经济最终破产的重要原因。
产权界定的功能是节约交易费用。产权规定越清楚,节省的交易费用可能会越多。而且在国民收入里交易费用的百分比只要跌一点点,就会富有很多;但只要上升一点点,就会变得很穷,因此中国经济改革的力度应着重于产权改革,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降低交易费用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
四、为中国的进一步改革提出建议
中国的产权改革是很快的,短短25年,就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从中国改革的进程来看,它还是显得非常谨慎,一直在产权的坚关前徘徊不前,而开放却将随着加入WTO而国门洞开,改革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开放的速度,中国本土企业可能不堪一击,其溃败将会对中国金融业连锁产生极大压力。另外,中国的小农经济也难以想象与美国西方现代农业相抗衡。
要改变这危机,中国必须果断地打破目前产权改革的僵局,彻底完成产权的改革,则中国经济必将在新的世纪里腾飞。
产权理论与中国经济改革(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