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投资效益及科技贡献率分析――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实证研究(九)
技进步取得的份额到70年代已超过60%;德国也在2/3以上。显然,上海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28.63%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
政府在加大财政对技术进步的投入力度的同时,还应调整科技投入结构,建立和完善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优先满足公共需要为目的的科研活动,如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活动,这类科研活动在短期内无法立即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不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但却是社会科技进步和科技革命的主体。还要继续拓宽技术进步的融资渠道,利用有效的财税金融政策和市场机制引进民间资本和海外资本投入到技术进步事业。必须明确的是,上海技术进步的资金供求今后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所以,完善金融机制,发展金融市场的资金融资功能,为企业筹集资金,实现技术进步创造有效的渠道和金融工具,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投资对上海各产业和各个部门的影响,并以“世博会”为例进行具体测算,由此对其他某一项投资额可照此进行类似的计算和分析。同时,本文第五部分给出了测算两个时间段内的科技贡献率的投入产出方法,而且这一贡献率可以细分到某一具体行业。尽管由于投入产出表的不够细化和局部均衡研究方法本身的局限,这一分析并不能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充分的实证支持,但也为量化投资和科技投入的产业影响度提供了一种示范方法,希望能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李京文、郑友敬:《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
郭磊、吴冲锋:《上海经济发展与生产要素投入的实证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3(7)
沈利生、吴振宇:《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经济研究》,2003(11)。
王贻志、朱平芳:《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经济总量及结构影响的定量分析》,《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
朱钟棣、 包晓华:《反倾销措施对产业的关联影响-反倾销税价格效应的投入产出分析》;《经济研究》,2004(1)。
栾文英:《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实证分析》,《山东经济》,2001(5)。
上海市投资效益及科技贡献率分析――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实证研究(九)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