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资源的发展对策研究(三)
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与建设现代化旅游设施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区域一体化、突出特色、争创精品的原则。依据以上原则,确立江夏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定位和奋斗目标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强区富民为根本出发点,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观念,着力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构建以一舰(中山舰)、三湖(梁子湖、汤逊湖、鲁湖)、三山(龙泉山、青龙山、天子山)为支撑的旅游发展格局。逐步建成以绿色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和乡村休闲旅游为实体的七大旅游基地,把江夏建成具有滨湖生态特色的武汉南部新区。在“十一五”期间,全区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江夏区服务业的新兴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产业。
(一)以中山舰、贺胜桥北伐将士陵园等为基地,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充分利用中山舰、熊廷弼公园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天子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贺胜桥北伐将士陵园、项英故里等,打造红色旅游景点。金口应形成以中山舰为核心、古镇风情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整合赤壁古战场、槐山矶石驳岸、龙床矶等沿江风景线;修复后湾街、后山街两条明清古街原貌,以古镇为依托向永胜、海口农业园延伸,形成具有金口特色的生态文化休闲产业。
(二)以龙泉山为基地,打造龙泉灿烂文化旅游精品。充分挖掘龙泉山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发建设秀丽的自然风景和奇特的历史景观。在龙泉输塘咀处建梁子湖大坝,提高龙泉山地区水位。恢复龙泉山的自然生态,实施造林还绿。加强文物、古墓和婆婆树的保护性开发,尽快恢复万郑书楼、含山楼、珍珠塔、春露亭、秋风亭、白云窝亭和仿古一条街等古代建筑物的建设。以古山、古庙、古井、古树、古墓、古建筑和古代民间传说为背景,创作文学作品,扩大对外宣传,使之成为揽胜探幽、追思寻情、观光游赏、避暑疗养的休闲胜地,成为江夏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三)以梁子湖、汤逊湖、鲁湖(金水河)为基地,打造湖泊生态旅游精品。以梁子湖为重点编制江夏区湖泊生态旅游规划。疏浚开发汤逊湖通往梁子湖的古港道。全面启动梁子湖风景区保福、远景等村为中心20平方公里的集生态保护、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传统教育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整理开发舒安、湖泗、保福等宋代窑址。开发金水闸至法泗洲金水河段。形成从金水闸—法泗—保福—青山岛—南山咀—庙山—藏龙岛—龙泉水上旅游的大循环圈。让游客留连忘返于江夏水域风情,品赏鱼、虾、蟹、鳖、莲、菱等水生动植物的美味佳肴。
(四)以青龙山(八分山)、长山为基地,打造森林休闲旅游精品。纸坊的青龙山、金口的长山系江夏呈东西走向的主要山脉,其环境清幽,植被繁茂,空气清新,充满野趣,是森林沐浴、亲近自然、开发温泉和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逐步形成龙泉—梁子湖—纸坊—中山舰旅游区等东西走向的旅游观光带。
(五)以灵泉寺、慈云寺和灵泉古寺为基地,打造宗教旅游精品。招商引资,加快龙泉山灵泉寺的建设,加大对八分山慈云寺的整治和龙泉山灵泉古寺的开发建设,新建八分山慈云庙,旺盛其香火,扬佛教文化。
(六)以藏龙岛、庙山、大桥新区和纸坊城区为基地,打造都市旅游精品。藏龙泉、庙山、大桥、纸坊的城镇建设规划,要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重要内容。预留旅游配套空间,塑造富有人文气息的城市景观,设置游憩娱乐的休闲场所,建筑高标准的宾馆、游乐中心和购物中心。力求做到一区一域一风貌、一街一路一特色、一厂一楼一风景。让游客停得住、游得畅、吃得香、住得舒适、购得满意。
(七)以大花山、和平农庄、鲁湖水乡为基地,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积极探索生态农业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的路子,重点抓好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观农家景、品农家情、干农家活、购农家物”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积极拓展江夏“乡村休闲游”旅游的内涵,结合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按照“建一片新村,形成一个新的旅游景点”的发展要求,充分挖掘“江夏黄”、宗教文化和民间传说,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布局和建设一批渔乡、茶乡、林乡、花乡、果乡及竹乡休闲旅游村落。开发一批具有高科技、现代化、无污染、环境型等特点的农业科技园、生态园。
以上目标和发展构想,在具体分析了江夏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和存在的问题后,结合省、市、区相关部门和领导对旅游发展的规划和期望提出来的,同时也考虑到江夏旅游业发展还有如下难得的发展机遇:
(1)宏观旅游发展环境的改善
世界旅游热点正向亚太地区转移;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和消费观念的更新,国内旅游需求开始全面释放。旅游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入千家万户,标志着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
假日旅游蓬勃兴起,北京申奥成功和我国加入WTO,旅游必将持续升温,全国和湖北入境客源总量将会大幅度提高,从而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湖北省、武汉市高度重视江夏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发展江夏旅游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武汉市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西部地区的经济必须呈现欣欣向荣的趋势,同时会加大与本地区的经济、商务往来及旅游业的合作,从而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2)旅客消费行为结构转型
国内旅游发展迅速,游客消费行为发生了变化,旅游需求正由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转变。
内陆湖泊、山地、森林公园正在成为旅游度假的热点地区,江夏区的旅游资源正好可以切合上述优势。
城郊近程度假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游客的欢迎,环城文化体验旅游和滨水旅游地也正在成为旅游热点地区。
(3)政府重视
《湖北省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继续提出要加快湖泊旅游资源的开发,培育一批省级湖泊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江夏区旅游产业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使江夏旅游业发展发展成为江夏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并逐步发展成为江夏支柱产业。
武汉市、江夏区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区域内部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了江夏区的投资环境,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龙泉山风景区的保护和综合利用已得到各界政府、企业、普遍民众的高度重视,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市对龙泉山风景区已做了专门的保护规划。中山舰陈列馆已定在江夏金口修建,武汉市公布《中山舰旅游核心区建筑方案》,并宣布核心区将于年底开工。根据规划,中山舰旅游区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金鸡湖,约3.3平方公里,分五大功能区:中山舰旅游核心区、军事游乐区、杜家海游乐区、民俗风貌区、旅游产业区。其中,中山舰博物馆将采用“舰馆合一”方案,局部地上三层结构、地下一层结构。馆内设有中山舰舰体陈列室、中山舰出水文物陈列室、舰体模拟区与复原的驾驶舱、舰长室、文物保管与修复室,二个多语种电影放映厅。博物馆建成后,将免费对青少年开放,社会效益明显。
(4)武汉环城游憩带的建设
于2004年4月25日通过终期评审的《武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指出,武汉市的旅游开发将从市区向
旅游业资源的发展对策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