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有利于广西发展优势产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西具有竞争力的出口产品,如食品、饮料、化学产品、建筑设备、纺织原料、车辆等扩大出口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双方产品互进创造了条件。广西在有色金属、建材、轻工、中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通过与东盟各国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和技术交流,可以发展广西竞争优势产业。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广西形成的挑战
1、国内周边地区的挑战。一是来自云南的挑战。在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的边境上,各类通道共有90多条,口岸20年。这些通道和口岸都具备良好的外界条件,从昆明出发沿公路积需半天到一天即可穿越相邻国家边境。目前,合作开发澜沧江—湄仅能河流域,建造昆明经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至新加坡的泛亚铁路,都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重头戏,一旦建成,广西现有的交通设施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云南的竞争砝码也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加。二是来自东南沿海省市的挑战。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拥有大量具有高技术、好设备、优秀管理经验的企业,它们生产出的质优价廉的商品已进入东盟各国,并深受欢迎,东盟国家的橡胶、原油、原木、钢材、玉石等在东南沿海省市的销售也很好。广东与东盟的贸易额约占全国的40%,浙江与东盟的贸易额也占其全省对外贸易额的10%左右。随着双边贸易的不断升级,广西很可能在这场竞争中沦为一条便捷的贸易通道,仅提供运输而无力参与产业的竞争。
2、东盟内部其它国家的挑战。一方面,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于1993年启动,2003年建成,在关税减让、最惠国待遇、取消数量限制和非关税壁垒、建立电子东盟等方面,各国都达成了共识。这就为东盟内部实现贸易自由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给其他国家的进入设置了一定障碍。另一方面,越南、缅甸等与我国临边的国家也和广西一样,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公路、铁路纵贯南北,交通设施便利,煤、铁、大米等资源丰富。越共“六大”以来,越南积极实行革新开放路线,在贸易、金融、投资等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越南已经在与广西凭祥及东兴接壤处设置了新清、芒街特区,实行相当于自由贸易区的投资和税收优惠政策;与广西凭祥边境接壤的高速公路也已经修通,为的就是抢占先机,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统一市场中心。
3、发达国家的挑战。虽然欧盟、美国、日本的产品在东盟市场占有率不是很大,但随着东盟国家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需要引进发达国家的大量高新科技产品,而东盟国家人口总数超过5亿,发展前影广阔,发达国家当然不会忽视。2003年底,日本就把东盟各国首脑请到东京,召开日本—东盟特别首脑会议。日本提出“东盟优先”,表示愿向东盟提供大笔援助资金,以维持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地位和影响。2004年9月,东盟秘书长王景荣宣布与日本的谈判将于2005年4月份开始,定于两年内完成,日本的挑战已是立竿见影。另外,20世纪90年代初,曾坚决反对建立“东亚经济集团”的美国意识到,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使得它的重要性在全球范围内凸显出来,要想控制它只能通过贸易渗透等手段,于是美国的挑战也日趋明显。
总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全面经济合作关系,对实现本地区共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必将进一步加快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同时,有利于广西推进与东盟的农业开发、能源利用、矿业开发、旅游业开发和劳务交流等五大合作,这将使广西的对外开放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使广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与深化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树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丛书3》,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2.刘树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丛书4》,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3.王珏:《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1月。
4.张建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进展情况、问题和展望》——《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17期
5.谭辉:《技术性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3月
6.本课题组:《广西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战略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
7.蒋满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8.王静:《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
对广西产业发展的影响与意义(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