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暴风危机,全球金融机构的破产很快蔓延扩散向实体经济。新一轮金融海啸到来,使得世界金融陷入又一个低潮期。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到来时凸显,中国金融市场起步晚,经验少,力量薄弱,在这次的危机中也面临着重大挑战,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体制尚未成熟的基础上,整个体系建设面临着困难重重。尤其在证券业监管体制建设上来说,加强证券市场监管,规范证券市场的发展已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完善证券业监管体制建设和改革,建立合理有效证券业监管体系无疑成为世界各国拯救金融证券市场并且安全度过危机的一项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中暴露的证券业监管问题,立足于中国金融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总结其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探讨和分析这些问题,在借鉴国外证券业监管体制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如何建立健全金融证券监管机制,完善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证券市场监管;对策和建议
新一轮金融危机来自美国金融市场,却以很快的速度传导至全球金融体系,并形成了金融海啸。这充分体现了在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中,金融证券体系的脆弱性以及证券业监管的重要性。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之深、范围之广是所有金融机构、监管机构以及各国政府始料不及的。金融证券的监管成为了找寻危机根本原因的主要目标,大多数金融证券研究机构和危机处理体制都认为证券业监管机构没能履行其职责,缺乏金融监管能力。证券的金融监管体制建设与金融证券市场爆发的危机相辅相成,金融监管体制建立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防范和处理金融危机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金融危机在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也是实行证券业实行金融监管的前提条件。
一、金融监管概述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开放性金融时代的到来,多种金融危机交替发生,在整个危机爆发的过程中,更金融危机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变异性和强大的破坏性,已经越来越成为世界金融体系的一个定时炸弹。要在金融危机的严峻情势下利用金融监管体制规范金融市场,首先要了解金融监管和证券市场监管的涵义。
(一)金融监管的涵义
归纳我国学者的研究和探讨,认为金融监管体制是指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对金融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制的一整套机制和组织结构的总和。其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监管基本政策、监管的机构设置、监管的权限分配与界定、监管的权力行使、监管的选择方式五大方面。也有的学者认为从现代金融监管体制的内容来分析,现代金融监管体制的框架中应包括建立科学的金融监管理论体系、制定完整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健全完善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形成有效的金融监管方法体系。 金融监管体制的建立健全直接作用和影响到国家的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金融监管体制下的监管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也是一国金融体制改革和进步的关键,更涉及监管的效率和成果,进而影响到监管体系设立的根本目的以及金融市场的成功。金融监管体制的建立是监管的有效组织机构对金融市场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并因此实施有效监管且获得成果的前提条件,其存在和有效运作的总体特征和目标就是通过金融组织机构对市场的监管,维持稳定和健全的市场经济金融体制。
(二)证券市场监管的涵义和特征
所谓的证券市场监管,即是指证券监管,是以矫正和改善证券市场内在的问题为目的,政府及其监管部门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对参与证券市场各类活动的各类主体的行为所进行的干预、管制和引导。 我们所说的在证券业和证券市场调整范围内,任何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侵害行为都是政府实施监管的对象,并就起侵害行为发生的轻重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事前有效预警和事后严厉惩处。证券作为一个开放的金融市场,其运行的作用极其敏感地触及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每一根神经末梢,并且,证券市场的稳定对整个国家经济、金融和政治的发展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就导致证券的金融市场监管以一般的管制概念为基础,但又有其特殊意义;及要求政府规范证券市场的竞争和发展,又要即是把握信息,调控市场失灵以后的证券金融走向,从宏观政策的制定到微观行业管制和调整上都发挥其调节和管理监督的作用。
(三)证券市场监管的基本原则
证券监管的根本宗旨是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使证券市场运行同与之相联系的各个经济方面达到协调和一致。为保障证券市场在任何情况下得顺利进行,以证券监管的最终目标为分本,坚持法律调节和金融调控的手段,在保证证券主体利益的基础上,证券监管应当遵循五项原则:首先,证券市场监管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所谓监管上公开、公正、公平,就是要求向市场参与者公开披露证券市场上的各种信息,证券监管者要公正无私地进行市场管理,杜绝对待市场参与者的不公正对待,同时要求证券市场上的参与者面对金融市场机制运行时拥有均等的市场机会,均等的交易机会和均等的竞争机会,不存在任何歧视或特殊待遇。其次,诚实信用原则,就是要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及时、完善地公开义务;禁止任务的欺诈和严重误导行为;第三,依法管理原则,就是要求在与证券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完善过程中,做到具体、全面、严格。第四,政府监管与自律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证券市场的监管过程必须将政府的整体宏观调控和证券金融市场的自律性相结合。在共同作用的基础下,建立健全证券业监管体制,完善证券监管框架建设和监管主体全面设置。最后是保护投资者利益原则,证券市场监管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保证证券金融参与主体的利益,维护投资者在金融市场运行过程中除正常风险之外的人为风险的产生所带来的损害。
(四)金融危机影响下证券市场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金融危机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当前金融监管体制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导致金融监管体制的不健全不稳定的运行,成为金融风险不断累积最终形成严重的风暴的根本原因。证券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发展也呈现低迷的状态,证券市场监管功能的发挥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1.保证证券市场功能的实现和证券产品的有效合理流通
健康发展的证券市场能够成为资本流动和证券行业成熟发展的空间平台,成为联系资本与市场的重要桥梁,能够发挥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最佳效果。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证券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融资功能等能够有效促进证券市场发展以及资金支持的功能不能完全的得到发挥,资本的有效配置受到阻碍,引发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在此种情况下,如果证券市场的监管体制建设不完善,就会造成市场的混乱无序。同时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以后, 社会融资结构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实现了金融证券化。就更需要证券市场监管作用于经济增长、投资规模、物价指数、收入分配等宏观经济指标,对市场的走向实施必要的监管。
2.保护证券市场所有参与者的正当权益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金融证券市场的风险适时的增加,证券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利益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主要是指证券筹资者的融资风险、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及中介机构的预测风险。证券市场监管体制发挥作用的目的,就是要保障他们在参与证券市场的发行、交易与投资活动过程中合法获得的经济利益。如果证券市场因为缺乏监管而混乱无序、投机过度、价格信号严重扭曲, 则广大投资者正当权益就得不到保障。对证券市场进行系统规范地管理, 是保障证券市场参与者正当权益的需要。
3.防范证券市场风险预警的需要
金融风暴对证券产品本身的价格波动和预期一直存在不良影响, 使得证券产品本身具有的内在高投机性和高风险性急剧的提升, 对其风险预警采取监管就显得非常必要;加之证券交易过程中投机形式是主要运作方法,信用成为普遍的手段,就进一步提高了证券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性,实施有效的证券市场监管,能够阻断市场风险的迅速积累和快速向外扩散,及时发展风险原因,并且将累积的风险和投机性控制在市场所能承受的范围中,避免形成证券市场的危机。
4.是证券市场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证券市场本身已经存在深刻的监管必要性,加之金融风暴的影响,为其自身的稳定发展,更要注重对金融证券市场监管的完善和体制的建立健全,保证证券市场和监管在遵循的原则范围内得到合理的运作,保证金融危机影响下证券市场的有序、合理、稳定的运行。在把握监管目标,合理运用监管手段,严格遵循监管原则的基础上,为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环境,以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监管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得到飞速的发展,监管体制问题成为中国证券监管研究的首要问题。从无实体监管部门阶段到监管体系雏形阶段,再到初级集中型监管体制阶段,最后发展成为成熟的集中型监管体制,其伴随中国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逐渐成长为与当前中国证券试产发展特征和格局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并且将内在的政府监管目标与市场的客观需要成功结合在一起,形成由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体制下的金融证券市场监管。
(一)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运行现状
中国当前的证券市场监管模式是采取政府调控监管和证券市场自律监管相结合的形式,及要把握市场的价值规律的调节,注重微观发展;同时在市场失灵的状态下也要运用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通过政策导向来纠正证券市场的偏差。自金融风暴爆发以来,严重冲击了我国的证券市场,一度使其出现低迷的市场状态,股市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停滞不前。监管的必要性突显,当前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的监管形式对证券市场予以调节。
1、政府监管现状。
我国证券市场的政府监管主要是依靠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对证券业、证券市场实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监管来实施。作为我国证券主管机构,证监会通过对市场的考察制定一系列调控措施和政策手段,起草法律规章引导和监控整个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监督管理股票市场的波动和有价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还对整个市场的运作和市场交易活动、业务往来、上市公司的操作等进行监控,除此之外,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审定从事证券业的律师、会计师事务所,颁布证券从业许可证。总之,与证券活动相关的一切都收到证监会的监督管理。自 2004年起,中国证监会进一步打造综合证券监管体系,加强证监会机关与派出机构之间、派出机构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2、自律监管现状。
当前的证券市场自律监管主要还是通过自律性管理组织的监控来实现,但是目前我国的自律监管机构体制建设仅仅停留在证券机构的自律监管上,实际这些机构在日常的运作中并不存在可以有效履行自律监管的职能和恰当的方式方法。沪深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等等机构严格上来说们缺乏自律监管的权利和职能设置,他们在保证市场有效运行,维护参与者利益之外的监管作用微乎其微,证券业协会体制不顺,证券交易所作为证券业协会的会员,导致自律组织重叠;未能较好地处理证券经营机构与证券业协会的关系,证券业协会不能反映会员的利益和要求,不能对违法违规券商给予必要的惩戒;证券市场的政府监管过于刚性,使得证券经营机构的自律管理较难实现。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和证券市场监管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金融市场范围较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目标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金融化、金融国际化的今天,已经不能避免的被拉进全球金融体系。金融危机的到来,不可避免的将会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和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的到来,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成为新世纪之初对世界金融影响最巨大,最具颠覆性的金融灾难。,因此不可避免的会给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带来冲击。中国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业的直接影响变现为:证券业股票市场整体大幅下挫;银行业中,商业银行由于对美国次级债券的持有而承担经济损失;保险行业也大幅低迷。而实体经济方面,以沿海的经济受挫为代表,外向型企业倒闭破产,制造业发展缩水,直接导致了我国GDP总值的减少。在拉动内需和促进消费方面,金融风暴带来的恐慌严重打击了人们的消费信心,居民消费趋于谨慎,这对我国目前大力提倡的国内消费型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
我国监管机构对金融业的监管较严,金融机构的创新程度不高,资产证券化在我国才刚刚起步,通过市场看金融风暴对中国监管体制的冲击与影响,可以发现中国监管市场得到的启示。首先,在面对信贷风险管理时,要加强完善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制度,构建完善的市场纪律约束机制,加强市场化监管;加强监管成本意识,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谨防国际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建立健全抵押保险和担保制度。
三、目前我国金融证券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证监会职能履行缺乏独立性,监管体制不健全
金融危机迅速波及我国证券市场,直接反映出我国的监管体制建设还不够完善和健全。政府涉及证券监管的部门包括证监会、国家发改委和税务总局等多个行政部门,相互之间没有对监管的范围、形式、职能方向做出有效的契合,虽然我国相关的法律已经明确规定了证监会在证券市场上的主体监管地位,但正是由于部门的繁多,体制的不配套,造成了证监会监管的同时,其他行政部门的管理权力的规定和行使上存在重叠,直接影响了证监会在履行职能方面的独立性,使其管理的权威性受到动摇。除此之外,体制的不健全,证监会独立性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监管主体对证券市场失灵反映灵敏度的下降,使得监管制度发挥效率的能力降低,当证监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存在时滞效应时,其所做出的监管和调控反应就只能在出现重大风险和危机前兆之后,同时在市场准则的推动下,证监会关注的目标从整个证券市场的活动缩小到市场价格的波动,弱化了证监会监督功能的发挥。
(二)证券监管法律制度不配套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金融监管体制与监管对策研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