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监督市场,打击非法投机行为。严厉打击囤积居奇的行为,对出现哄抬物价,散播谣言等影响市场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自我国跨入市场经济门槛以来,各种“炒”字团层出不穷,在此非常时期,加大对各种炒作团的打击力度,减少非法囤积现象,稳定市场价格,避免投机性价格上涨对抑制我国经济通胀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基本对策
1.扩大进口,拉动内需,适时适度升值
此次次贷危机所造成的效果短期内迅速波及全球,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受到的影响较大。目前普遍认为,造成此次危机的源头在于国际间贸易不平衡问题而导致的国家经济虚弱,从而使经济信誉出现危机。各国当前应对危机的主要方式是致力于解决国家财政赤字,减少国际间贸易不平衡。因此在可以遇见的未来,追求贸易相对平衡,保持进出口稳定,必将成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政治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相对而言,如果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持续获得大额顺差,那么可以想象无论人民币有多少升值,要求人民币再升值的声音也不会止息,直到贸易平衡基本达到为止。目前,保持我国贸易基本平衡的最有效且最有利的方式就是扩大进口,通过消费他国产品、技术进而提高国内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同时加速发展我国自身的科学技术。应当注意的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对我国采取高科技封锁战略,这就直接导致我国在出口低技术产品的同时无法获得等价的高科技产品与技术,从而出现了大量贸易顺差,而西方国家一贯致力于只卖产品不售技术的做法也对我国未来经济市场转型有着相当大的不良影响。利用此次次贷危机的有利时机,敦促西方国家尽可能降低乃至逐步取消限制,扩大对高科技产品与技术的进口,才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最佳方法。
2.多方展开与各国政府的交流,减轻国际舆论的压力
在此次次贷危机中,西方舆论由初期对自身过度消费的检讨逐渐演变成对贸易不平衡问题指责,矛头直指贸易顺差大国,而我国面对国际舆论一波接一波的言论轰炸,只有多面出击,利用各种方式展开游说解释,致力于在西方国家中形成客观、公正的舆论氛围,使其能够正视危机根源问题,避免在汇率问题上的过于被动,有利于缓解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巨大舆论压力。美国财长、总统发言人等重量级人物多次在多种场合提及人民币汇率问题,屡屡向我国施压。其中2010年3月美国国会130名议员联名上书美国财政部长及商务部部长,要求将中国定性为汇率操纵国,要求开放人民币汇率,标志着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国际化,政治化达到新的高潮,我们应及时作出适当的反应以避免国际影响加剧。
3.合理利用WTO规则,避免贸易保护主义复起
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为保护本国经济,都不同程度的采取了一些贸易保护政策,如征收反倾销关税,设置贸易技术壁垒等。目前,贸易保护主义风气已有抬头之势,其中压迫人民币大规模升值无疑是其间接手段之一。我国自进入WTO以来,一直处于“学习之中”,而此次次贷危机恰好给了我们一个使用规则、利用规则的机会。合理运用WTO规则,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进行有力反击,符合我国国家利益。
4.避免热钱利用人民币升值预期涌入我国
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国际投机资本一直热衷于中国投机,时常以楼市,股市为投机点,进行大规模炒作。投资资本来时引发市场过热,去时又引起市场暴跌,严重影响经济市场稳定,是严加防范的对象。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可以有效防范热钱涌入。
五、结论
此次美国次贷危机是由美国国内产生,迅速蔓延到全球,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改变全球经济一体化走势的重大危机。相对西方国家而言,此次危机带给我国经济的直接损失相对较小,而政治影响却较预期为大,很有可能改变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所处国际金融环境和政策方针。如果能够对内正确处理好通胀问题、对外审慎应对人民币升值两个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能使得我国在未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取得较为有利的位置。
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加大高新技术进口力度,相对减少贸易顺差,不但能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还可以创建更加良好的国际贸易伙伴关系,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此外,对内稳定市场物价,打击非法投机,控制热钱涌入,谨慎处理不良贷款等政策方针将是我国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的可备方法。
总之,面对此次次贷危机,我们不但要从经济方面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而且也要多方面考虑建立与各国良好的国际经济关系,树立新国家形象等诸多因素。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提出科学、前瞻性的决策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国际经济形势。
引文注释:
(注1)爱德华•诺顿•洛伦茨.《混沌学传奇》,1960年。
参考文献:
1. 戴鸿广,邢增艺:《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9期。
2. 吴敏娟:《金融海啸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3. 朱江:《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第30期。
4. 汤洪忠,杨善林:《从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的角度看人民币升值问题》,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第6期。
通胀预期与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分析(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