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继续快速发展,票据业务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并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促进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结构、改善金融服务、提高竞争力等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票据市场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原因分析,从而提出规范发展我国票据市场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票据市场 货币市场 票据 融资 承兑 贴现
【正文】:
票据、票据市场,是个很泛的概念。什么叫票据?一年期以内的可以转让的债权债务凭证似乎都可以称为票据。在美国,短期国债也叫做票据(Bill)。但我们这里讲的票据在实践中具有特定的含义,一般讲,指的是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而不是泛指的支票、本票、汇票等。因此,票据市场所涉及的基本工具,实际上是指商业票据。
票据和票据市场起源于商业信用。通俗讲,商业票据就是一张欠条。甲企业买了乙企业的货物,不付现钱而代之以欠条,承诺到期还款给乙企业,这样最早的票据就出现了。票据能够流通转让,要有两个前提:一是承兑方式符合社会信用规范;二是承兑人信誉能被收票人接受。不具备这两个条件,票据就仅仅是限于两者之间的一张欠条,就不可能广泛替代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甚至成为货币市场工具。
由于商业票据最早产生于贸易,所以其最早的功能是代替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但是票据内含利息,所以又成为了投资工具。最早的票据是贸易票据,后来一些信用好的企业在市场上融资,出现了完全脱离真实贸易背景的纯融资性票据。我国曾经发行过的企业短期债券就是融资票据。融资性的商业票据仅限于信用好的企业发行,一般性的贸易票据使用则最为广泛。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可以把票据市场的工具分成商业汇票、商业本票及其他。票据市场就很自然的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企业间市场,在这个市场层面上,企业签发、承兑、背书转让商业汇票;二是银企间市场,在这个市场层面上,银行为票据提供承兑,企业到银行贴现票据;三是银行间市场,在这个市场层面上,银行从事票据转贴现、票据回购和票据再贴现等业务。 由企业承兑的汇票称为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的汇票称为银行承兑汇票。
一、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现状
自从199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来,票据市场发展很快,近几年成为市场发展的一大亮点。据统计,2003年,累计签发商业汇票2.77万亿元发生额,贴现、转贴现的全年发生额为4.44万亿元,商业汇票年底余额为1.28万亿元,同比增长73.5%;票据贴现和再贴现年底余额8934亿元,同比增长69.7%;票据融资9233.59亿元,增长43%,票据融资占各项贷款的比例5.44%。
(二)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呈现的特点
1、市场活跃程度不断提高。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从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出发,重新推行"三票一卡",试图把银行结算转移到以商业票据融资为基础的轨道上来,但实施中阻力很大,一度不得不重新恢复"托收承付结算"。到1996年,人民银行再度倡导发展票据市场,经过几年的努力,票据融资逐步升温,各商业银行也争相开办票据贴现业务,不少大中型企业从中体验到了票据融资的特点和优点,票据业务受到普遍欢迎,市场交易量有了明显的进展,票据市场初露头角。随着票据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票据市场的活跃程度日益增加,参与主体数量迅速增加,中小商业银行积极介入票据市场;票据二级市场流动性提高,票据周转次数增加,进而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 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完善措施2(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