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是应对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根本之策。在人民币升值、出口价格优势弱化的背景下,出口企业特别是生产型出口企业要加大技改投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减少价低利薄的低档次产品出口,扩大质量效益好和自有品牌的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综合竞争力。
3、积极扩大进口业务
人民币升值降低了原材料、半成品和技术设备的进口价格,带来了扩大进口的好时机。企业要以此为契机,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增加技术设备和重要原材料进口,提升产品结构,缓解国内资源瓶颈制约。同时,增加进口可化解人民币升值给出口造成的损失。
4、加速市场多元化步伐
市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负面影响是所有企业的共性问题,松懈和退却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企业要切实增强在挑战中抢抓机遇的能力,从战略的角度确定近期经营策略,适当调整成本控制目标,调低利润预期,努力保住客户和市场,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要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欧盟、美国、日本、香港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着力开拓南美、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东欧、俄罗斯等新兴出口市场,防范单一市场的不稳定风险。同时要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政策规定,尽量选择多币种进行结算,规避单一货币的升贬值风险。
5、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进出口相结合的业务,进口一般占到出口的30%~70%,进口用汇可相应抵消出口收汇的人民币之损失,并且人民币升值2%以后,部分产品的料件进口价格已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因此,外贸企业应努力把握机遇,充分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的地缘优势以及劳动力成本优势,生产型企业通过加大料件进口,外贸公司通过委托加工的方式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扩大进出口规模。
6、加强成本和费用管理
外贸企业要切实加强采购、生产、销售、储存、资金运筹等各个环节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和费用开支,做好“节流”,间接扩大产品利润空间,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7、加快出口变现,减少应收帐款占用
外贸企业出口成交后,要加速单据流转,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回笼有关出口单据,积极采取票据押汇、保理等方式,使在手票据及时结汇变现,力争出口额的一半以上运用这种方式实现货款变现。企业要多开展出口回收快的业务,适当控制出口回收期限长的业务,同时,要加大应收外汇账款催收力度,缩短结汇期限,尽快回笼货款,减少在途资金占用。
8、增加外汇负债,平衡外汇收支
外贸企业要通过申请外汇贷款,将人民币贷款置换为外汇贷款,延缓进口付汇等方式,适当增加外汇负债,抵消外汇资产的贬值风险。要充分利用现汇账户,衔接好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减少结售汇之间的手续费支出。
9、适当开展人民币套期保值业务,加大汇率风险管理
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市场存在持续走高的预期,外贸企业可适时开展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在出口时事先锁定人民币兑换外币的汇价,有效防范结汇前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
同时,外贸企业要将汇率机制视作一个价格机制,增强汇率变动的风险意识,在成本核算时预留人民币兑换外币的成本,掌握控制汇率风险的有效手段,不断提高适应浮动汇率机制的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宏观经济和外贸企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政府部门需加强宏观调控,为外贸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外贸企业则应主动面对挑战,根据自身不同情况,从不同角度主动及时进行调整,把握机遇,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在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进一步持续升值的预期下,稳步发展,实现企业经营的最大效益。
引文注释:
(注1) 张斌:^论文《人民币被低估了吗?人民币均衡汇率:现状与运动趋势》,《人民币悬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98页。
(注2) 杨帆:《透视汇率》,2005年6月第1版,第63页。
参考文献:
1、殷醒民著:《国际金融》(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杨帆著:《透视汇率》,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年6月第1版。
3、余永定、何帆主编:《人民币悬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4、王旭伟、曾秋根著:《人民币汇率挑战与变革选择》,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5、王奇松著:《思考金融问题》,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第1版。
6、杜金富、郭田勇著:《货币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7、周小川著:^论文《汇率机制改革与转变思维模式》,《财经》杂志,2005年第15期(总第138期),第33页。
8、叶伟强著:^论文《人民币解冻》,《财经》杂志,2005年第15期(总第138期),第26页。
9、郭琼、胡蛟著:^论文《挑战内需》,《财经》杂志,2005年第20期(总第143期),第34页。
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4(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