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培植、造就“三大优势”,奠定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基础。一是抓好重大出口产品的开发,培植和造就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产品优势。湖北省从2001年开始实施“重大新产品滚动开发计划”,瞄准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需求,选择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产品进行集中投入,重点开发,先后投入开发经费17亿多元,共开发重大新产品900多项,其中有近1/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抓好出口企业技术改造和利用外资嫁接改造,上档次、增品种、提高竞争力,培植造就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技术优势。“十五”以来,省及各地先后共投入技改专项经费近380亿元,重点支持了一批出口企业改造设备、更新工艺、开发产品,扩大了出口能力。三是狠抓企业外经外贸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人才工程”,培植造就企业“走出去”的人才优势。截止去年底,湖北省经贸委共在境外组织培训研究班近350批,参训人员近20000人次,各出口骨干企业的领导基本都参加过培训;国内开办培训班1000多次,培训人数达50000人次。
2. 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奠定企业“走出去”战略的体制基础。一是按照“转机条例”的规定,全面落实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特别是出口自主权;二是抓好出口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三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经营管理体制。
3. 努力做到“三个接轨”,加速“走出去”战略进程。一是在技术标准上“接轨”。重点建立出口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完善产品质量检测手段。为此,湖北省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出口产品质量管理的规定》,按行业分产品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在经营体制上“接轨”。突出抓了“三网”建设,即信息网、销售网和服务网的建设。三是在经销方式上“接轨”。一方面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推动“三点一线”战略,即“省内基地、沿海(海外)窗口、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经销活动,推动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自2002年以来,湖北省经贸委每年以工贸结合的形式,组织一到两次境外展销、促销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4. 主动抓好“三大协调”,努力为企业“走出去”战略营创“小气候”。一是抓运行协调。省经贸委建立了出口生产专项调度制度,对自营出口过千万美元的重点联系企业和单个出口合同过500万美元的项目定期或专题召开现场办公调度会,解决履约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煤、电、油、运、资金等方面加大对重点出口企业和出口项目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强了部门间的协调。定期走访海关、口岸、银行、商检、税务、工商等部门。三是搞好政策协调。为加速推进企业国际化经营工作,制定了一些政策措施。主要有:对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在资金、原材料、能源及人才等方面优先支持,省政府每年安排的技改基金、科技开发基金、运行调度资金优先支持企业国际化经营工作。在省政府扶持机电产品出口周转金中,重点支持机电企业海外设点、办厂。此外,在税收、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等方面也给予了相应的优惠扶持。
(二)大力加强政府对企业的全方位的出口信息服务;努力发掘和培育一批新的潜力巨大的出口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
(三)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大力提倡和鼓励提高出口产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国产化程度。对于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或者有巨大潜力的企业,应该给予更优惠的税收待遇,并提供更多、更优惠的信贷支持。
(四)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契机,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将出口优惠与鼓励进一步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出口产业和出口企业倾斜。
(五)调整进出口工作的指导思想,逐步改变进口主要服务于出口数量增长的不正常格局,让进口主要为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与优化服务;在发展出口的政策指导思想上,应该下决心以牺牲速度来换取效益,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出口增长数量和速度,忽视出口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错误倾向,变速度型增长为效益型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2003年中国经贸发展概况》
(2)2000—2003各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
(3)中国商务部有关新闻公报
(4)《玻璃钢市场报》
(5)《湖北省开拓国际市场战略》
论我国现有出口贸易模式的危机(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