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生产力发展很不平衡,东部的比较优势在制成品产业,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在初级产品产业,现有的出口贸易模式,使得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无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提并论。沿海地区工资水平快速增长,而许多中西部内地城市的工资水平仍然很低,从城乡居民收入看,2000年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比1990年扩大了5.39倍,农村居民家人收入扩大了3.58倍,目前基尼系数反映我国贫富两极分化已达到了国际警界线。因此,我国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加工贸易转向中西部的内地城市,使加工贸易带动中西地区初级产品的深加工,从而使中西部地区积累充分的资源来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
(四)、根据战略性贸易理论,打造国内龙头企业
二战后,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迅速上升,产业内贸易快速增长,这种现实是传统贸易理论无法解释的,这就是战略性贸易理论,即一国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税务等支持保护手段使产业中的企业迅速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开发能力。我国的高科技术产业在我国尚属于幼稚产业,为扶持其发展,根据战略贸易理论,在贸易政策方面,政府应予以保护。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市场集中度太低,企业在较高的成本上运行。政府除了采取适度保护促进企业具有规模经济,降低其成本外,还应对重点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进行财政补贴,给予税收优惠和信贷支持(如贷款、品牌战略等),加大对国有工业企业的扶持政策力度,加快技术更新改造,力创出口名牌,打造一批劳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型企业。
(五)、制定新的对外贸易政策
制定更为合理的、符合国情的对外贸易政策,对在战略机遇期得以持续推动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我们要放弃以追求贸易目标增长为对外贸易政策核心的一贯做法,转变观念,建立科学评判外贸政策和政策实施效果的指标体系,将已往的立足于进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转化为将“以质取胜”确立为整个外贸政策的核心。一方面,按照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和WTO国民待遇的原则,逐步取消对外资企业在税收和银行贷款上的优惠,这样才能从长远上改善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改变大量出口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旧格局;另一方面,尽快取消对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优惠,通过提高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来提高外资的质量,防止中国经济陷入引进依赖陷阱。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应发挥其管理效能,政府要通过完善监管机制,出台完备的法律监管体系,指导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加强对加工贸易的联合监管,要出台支持研发机构开展对加工贸易的监管模式和积极的出料加工产业引导政策,将我国的饱和产业向境外转出,使加工贸易由单向转移向双向转移升级,努力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予盾总是在解决过程中化为动力的,认清出口贸易模式所面临的困境,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提升加工贸易的质量,提高其对国内经济发展的贡献力,提高一般贸易的出口质量和份额,加强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出口的协调发展,相信通过这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我国的对外贸易将会进一步发展,经济将实现真正的腾飞。
引文注释:
(注1),刘亚军:《战略贸易理论与科技兴贸》,国际经贸
(注2),新化社社论:《中国对外经贸应“挑肥拣廋”》,《珠海特区报》2005年9月10日,第7版。
论我国现有出口贸易模式的危机2(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