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外贸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过高
中国外贸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即外贸依存度)2002年为51%,2003年为60.2%,2004年伴随着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大幅度攀升,外贸依存度达到了近80%,这一比例大大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传统加工贸易是典型的大进大出模式,并且这种传统的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加工贸易发展的优劣决定着我国整个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近年来我国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中,相当大的成分是由进出口数量扩张构成的,这是一种相当危险的局面。
(三) 与国内制造业的发展缺乏应有的联系
在现有出口贸易模式下,出口的发展与国内制造业特别是基础工业的发展缺乏应有的联系,两者日益分离。传统加工贸易的最突出特点就是两头在外和大进大出,因此传统加工贸易的大规模发展,必然要大量进口原料,这给我国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受到阻碍。而一国的原材料工业是整个工业的基础, 原材料工业一直是我国的瓶颈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原材料工业的落后将最终损害整个工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一方面加工贸易出口的快速增长没能大规模地、有效地带动基础产业的改造和进步,产业结构得不到应有的优化和升级;另一方面,没能优化和升级的国内制造业和基础工业也就很难成为出口的稳固基础,为出口的进一步发展和出口结构的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长此下去,出口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后劲令人担忧。据海关统计,从1998年以来,我国加工贸易进口和出口的增长率都出现了明显的回落,这预示着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发展后劲已经不足,并将影响整个出口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后劲。
(四) 现有模式形成了对外国品牌及其外销渠道的过度依赖
目前我国出口的大多是外国品牌的商品,缺乏中国民族工业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中国工业的发展的时间短,不注重品牌效应,没有品牌意识,更谈不上完善、成功的品牌战略,所以始终拿不出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另一方面,在近年来的加工贸易出口中,无论是中方独资企业,还是中外合营企业,都是按照外商要求进行加工,使用外国品牌开展外销,更多的是扮演外商的OEM厂商的角色。对于缺乏自有品牌的中方来讲,使用现成的外销渠道和有一定知名度的外国品牌,不失为迅速扩大出口的一条捷径。但是这种实质上的权宜之计却带来了两方面的严重后果:首先是加深了中国工业和出口对外国品牌及其外销渠道的依赖,助长了中方在开辟外销渠道、开发自有品牌方面的惰性。其次是中国企业成了外商品牌的加工和推广基地,不利于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和创建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
(五) 现有出口贸易模式使中国的外贸增长指标失真
现有模式使中国的外贸增长指标失真,夸大了中国的实际进出口能力和经济实力。中国企业从加工贸易出口中,只能获得一点点加工费。它仅占出口产品总价值的很小部分,其余部分都是进口原材料或零配件;且我国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市场严重错位:进口市场主要是东南亚,出口市场则主要在欧美。当成品输往欧美时,对方却将产品全部价值统计为中国对其出口。以中美贸易为例,按美方统计口径,中国每年对美出口额非常庞大,并形成中方巨额贸易顺差。但对中方来说,这实质上是一种虚假的出口额和虚假的贸易顺差。它却成为对方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使中方在中美贸易谈判中处于极端被动的地位。
据海关统计,199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3251亿美元(其中出口1827 亿, 进口1424亿)。由于用于加工贸易的进口占全部进口的49.3 %, 因此约有700亿美元的价值既被作为进口额统计,又被作为出口额来统计。 这实质上夸大了我国的外贸实力特别是实际的出口能力。账面上的这种“虚假”出口规模的连年快速膨胀,很不利于我国在有关对外贸易谈判中取得主动。
(六) 现有出口贸易模式不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出口配额
现有模式很不利于充分利用西方国家分配给我国的有限出口配额,最大限度地扩大出口总额。由于西方国家的配额限制一般只限进口产品数量,不限进口金额,对我国来讲,在出口数量一定的前提下,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单位售价就成为扩大出口创汇额的唯一选择。在现有模式下出口品的附加值和单位售价都很低;受有限的配额限制,进一步扩大我国出口创汇总额的余地非常有限。
(七) 现有加工贸易出口走私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由加工贸易出口而引发的走私问题给我国外贸和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走私一方面导致国家应征税款的大量流失,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扰乱了正常的对外经济贸易秩序,冲击了国内市场,特别是敏感商品走私严重影响了国内市场的供求平衡,直接冲击国内一些支柱行业和民族工业,造成极大危害。此外,加工贸易的出口走私现象还极易造成社会腐败的滋生。
五、 如何解除我国现有出口贸易模式危机的有效措施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改变外贸依存度过高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需要对加工贸易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了外部条件;我国在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中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也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了内部条件。我们必须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最大程度地解决当前我国外贸出口模式的危机。 论我国现有出口贸易模式的危机3(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