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货币政策工具分类。
货币政策的一般性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即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政策。
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从而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政策手段,再贴现通过央行对外的借款调节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进一步调控市场利率和国际收支状况。中央银行在再贴现政策中处于被动地位,且再贴现利率不能经常调整,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政策调节市场的能力有限。
存款准备金政策最初为保证商业银行清偿能力而设立,存款准备金始于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法,1935年演变为政策工具,通过调节超额准备金及改变货币乘数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近年来由于公开市场业务和其他货币政策的广泛应用,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使用在发达国家已有减弱趋势。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达到调节货币供给量或利率的手段。早期的公开市场业务为了维持国库券价格以及弥补赤字,而后人们发现公开市场业务更重要的作用是调节银根和信用状况。
选择性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和不动产信用控制等。
2、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当局监控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
1922年美联储因商业银行大量归还借款而难以应付工资和支付股息所需开支,大量购入政府债券以获利,却产生了显露通胀可能性的效果,于是人们发现公开市场业务更重要的作用:调节银根和信用状况,并把公开市场业务作为政策工具使用。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非常明显,也起到稳定证券市场和协助政府发行债券的作用。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表现在以下四点:
(1)与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政策相比,公开市场业务可以连续进行,并可以逆操作,运用非常灵活;
(2)公开市场业务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小规模进行,对市场的影响可以由中央银行自行控制;
(3)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内银行的主动性行为,不受外界干扰的影响,可以按央行自己的意愿进行;
(4)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控制在期望的规模内,效果非常明显。
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给有乘数效应,在较健全的市场中,商业银行根据乘数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准备金,进一步影响到储蓄和投资,从而改变政府和个人预算束。
(三)国债与公开市场业务是有效的政策组合。
国债的规模和使用范围对政府预算有很大影响。国债与税收的不同之处在于国债不会使公众的名义财富减少,但可以改变公众的投资和储蓄意愿。与其他财政政策相比,国债是一种温和的手段。在市场中,国债是唯一合法的能较自由买卖的财政工具,与金融市场的紧密结合程度是其他财政工具不能比拟的。在较健全的市场里,国债的低风险性也是其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对象中包括国债,这本身就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紧密结合。央行把国债作为交易工具来投放或回收货币,同时影响政府支出。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行政当局干预经济更容易被市场接受。
美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最主要的资产项目是国债,这是美联储大量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结果。1998年美国政府在历经近三十年的赤字后终于有了盈余,纽约储备银行购入的国债虽然逐渐由95年的109亿下降至36亿,但购入的政府息票却由97亿剧增至264亿(数据来源:纽约储备银行,“Domestic Open Market Operations During 1998”)。美联储实行谨慎的扩张货币政策,克林顿政府稳步发行国债,通过增加投资、经济转型和增长战略来增加财政收入;取消非生产性开支、削减联邦经费、削减联邦行政开支来削减财政支出。这种有增有减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使美国联邦财政在2000年有高达2360亿美元的盈余。
三、国债与公开市场业务的组合
(一)国债与公开市场业务效率及分析。
1958年保罗•萨缪尔森提出代际交叠模型,它因易于处理、框架简洁和动态模型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货币理论和宏观经济理论研究。本文以代际交叠模型入手分析国债与公开市场业务,并对此模型进行扩展。
1、国债与公开市场业务的效率曲线。
假设每一时期t有相同的Nt个人出生,并在t+1时期死亡;每人在自己生命第一个时期获得一笔可消费商品的禀赋(endowment)y,每人在自己生命第二个时期都不能获得禀赋,并且他们可以自由地随时支配禀赋;市场上每人都是理性的专业人士,全社会充分就业,社会总产品不变。C1、C2分别表示第一和第二时期的消费,假设每人都只能消费自己在年轻时获得的禀赋,时期t出生的人一生的配置(C1,t,C2,t+1)限制条件是:C1,t+C2,t+1≤y。市场中有固定纸质货币Mt存在,Vt为1单位的纸币用商品表现出的价值,价格Pt与Vt的关系是: Pt=1/(Vt)。个体一生的预算约束是:C1,t+[Vt/(Vt+1)]C2,t+1≤y,全社会可行配置的约束是:NtC1 +Nt-t [(Vt-1)/Vt] C2≤Nty。
政府发行国债Bt并且这些债务将在t+1时期偿还,社会总产品并未发生变化,政府可支配预算增加,此时的政府预算约束变为:NtC1 +Nt-t [(Vt-1)/Vt] C2≤Nt(y+Bt)。不考虑政府对国债的使用,若国债被市场充分认购,市场流通的货币减少,减少的货币从储蓄转向投资。单位货币价值V增加,真实货币余额m保持不变。市场有借贷利率存在时,市场利率上升接近国债利率,政府发行新国债反映在以真实货币余额m为横坐标,以利率r为纵坐标的图形上表现为IS线平行上移。如果政府在市场上偿还国债,由于社会总产品不变,市场上真实货币余额不会发生变化。不考虑其他因素,政府支付的利息使偿还后的流通货币总量多于发行国债前的流通货币总量,纸币价值低于发行前的价值,发行的国债越多纸币的价值也就越低。当纸币增多时,人们更容易从市场上借到相同数额的货币,利率将下降。由于假设中国债的利率高于市场同期利率,偿还时产生的利息额足以弥补市场资金缺口,因此偿还国债后的市场利率将会下降到发行国债前的水平以下,反映在图形上是IS线平行下移。如图一所示,IS1为发行国债时的情况,IS2为偿还国债时的情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