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的一段时间东亚地区仍须保持“雁行模式”同时也创制出新的发展模式跳出这个模式。在东亚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并非是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的剃度式的发展,而是已出现跳跃式的、各种产业层次并存的非“雁行模式”,如中国,不仅要接受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纤维、纺织业的投资,而且也大力吸收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与机械、信息相关产业的直接投资。 就中国的国情而言,由于国内各地区经济、科技水平的不均衡,本身就构成了一副独立的大雁图,不可能只充当“雁尾”的角色。东部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等地是“雁头”,中部是“雁身”,西部是“雁尾”。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拉动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并进而打破现有的模式具有重大的影响。在以往的以日本为“雁头”的“雁行模式”中,中国一直处在尴尬的位置。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雁行模式”将被“大竞争格局”(也有学者称为“群马模式”)代替。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如果日本经济仍旧不能进入复苏,而中国经济进入到‘重工消费’主导的新成长时期,则不是‘大竞争格局’,而是一个新的‘中国时代’呼之欲出。”
从现今来看,仍处于“后雁行模式”阶段,但前景已日趋明朗,当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就所谓的“群马模式”而言,在宏观上,日本、四小龙、东盟国家与中国之间相互的水平分割关系正逐步增强并最终会主导地位;在微观上则存在着以日本、四小龙跨国企业为核心的,在东亚地区构建的网络化跨国生产体系,即通过企业内部国际分割,将产品的设计、研究开发、销售等环节在本地区上的优化配置。以此达到各国相互超越、相互牵引的效果。这个模式笔者认为对应“雁行模式”而言称为“雁群模式”更为合理。“雁群模式”一方面强调各个经济体,如中国、日本、 NIES、ASEAN之间的独立性,使每一个都有可能成为群雁中的一只大雁;另一方面又利用跨国生产体系进行资源的整合,使每一只大雁都不会脱离“雁群”而成为孤雁,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内部国际化。马库森认为,跨国公司可在全球范围内划分工种。这样可避免各国建立相同的工厂,造成无谓的重复投入和效率低下。另一个作用则是地区通过区位上的优化配置可以发展适合本国的产业,从而有一定程度上跳出了“进口-进口替换-出口-重新进口”这个圈子。克鲁格曼认为靠流汗(perspiration)而非凭创新(inspiration)的经济增长潜力有限。这些国家从依赖先进国家、单纯引进到走上引进和创新相结合的新路子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在“雁行模式”中有须有几只领头雁。相比“雁行模式”中只有“雁头”能思考会指挥,“雁身”、“雁尾”只能跟着飞的局面;“首雁”起的作用仅是引领性的作用。每只大雁都有相当的自主性。可以预见的是,在东亚,中国、日本、印度都可以充当“雁头”的角色,所以笔者以为“中国时代”的提法仍为时尚早。
2.对于“雁行模式”时期新模式的构建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东亚各国的文化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在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等进行全方位和更紧密的合作。尤其是使分工在各国具备了可能性,如中国在某些基础科技研究中处于世界前列,而日本正面临着某些“基础性技术”的缺乏,将扩大对中国的依存范围;东盟国家正希望“基础性技术”部门,同时也需要日本的技术转移;而中国则要致力于“中间技术”产业,并积极拓展高科技产业。以这种动态相互依存的“技术群体结构”为基础,可以在东亚建立一种新型的经济合作体系。这就从“雁行模式”中的垂直分工体系发展到“雁群模式”中的水平分工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化解区域间各经济体之间在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上的摩擦。以中国和东盟为例,两地都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A和B。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前,两者都生产A、B两种产品,导致了在出口结构上的冲突。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后,中国可以按比较优势理论生产A,而东盟可以生产B。这样就化解了不利的竞争局面,A、B两种产品获得了规模经济的效应,使中国和东盟实现了贸易的双赢。但仍有一点值得思考的是在市场竞争机制下如何确保A、B两种产品不受干预的实现在各国之间的分工生产。这就要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如何了。
“后雁行模式”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各个国家都在发展自己的战略产业,扶持有自主开发能力、技术路线和领先的核心技术的产业,建立产业不断升级的机制,以此跳出“雁行模式”。日本政府拟就更多地采用技术上的扶持,促使东亚各国和本国经济的早日振兴,以此纠正“雁行模式”导致的偏颇。对于中国而言倘若不在这个时期奋起直追,就有日益边缘化的危险,变成一个“打工国家”,而所谓的“中国时代”也只是一个空谈而已。
参考文献:
①《现代产业经济学》王俊豪主编
②NIEA: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Newly Industrializing Economies)指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ASEAN: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指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四国。
③《论“后雁行模式”时期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张帆
④《日本对东亚直接投资“雁行模式”再思考》金仁淑
⑤《论“后雁行模式”时期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张帆
⑥《打造鼎形经济结构》 程恩富
⑦[日]经济产业省,通商白皮书[M]总论,2001.
⑧《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极其动力机制》 陈建军 《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8月18
⑨(日)南亮进著《日本的经济发展(第二版)》(毕志恒、关权译)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年
中国与东亚、东南亚的经贸关系(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