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川当前农村政策的合理性分析
对四川当前农村政策的合理性分析
摘要(1)通过对四川省的统计数据建立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在模型的修正过程中寻找模型存在的问题;(2)利用所建立的模型,通过各种因素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关系来分析当前在农村的税费改革问题﹑农业税减免问题﹑财政补贴问题﹑农民外出打工问题以及乡镇企业的发展问题.最终探求一条符合四川实际的发展路子.
关键词:报酬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财政补贴 乡镇企业
本文行问的目的是通过定量分析来评价四川当前农村政策的合理性及其前景.
近些年来,”三农”问题在广大媒体的广泛报道下已经成问一个热门话题,引起了上至中央,下至平民百姓的广泛关注.而事实上,三农问题能否解决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已成为我国经济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一道屏障,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我国社会的稳定大局,事关我国发展全局.
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增收问题是整个农村改革的核心问题.近几年,中央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甚至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作出了具体的要求,不可谓不重视.本文结合四川省的统计资料,通过数量分析来评析当前四川的农村政策.
一 数据分析
本文的数据样本是四川省1991年至2003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分析报酬收入(即工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其他收入(含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两大块)以及税收支出四大因素对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来达到行文的目的.
(一) 建立模型:
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变化表 (%)
年份 人均纯收入 报酬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其他收入 税收支出
1991 5.8180 -10.174 5.3900 21.699 9.700
1992 7.4270 12.511 7.0690 9.4540 7.300
1993 10.083 37.869 -5.233 -4.540 2.000
1994 35.525 33.934 34.305 52.730 42.20
1995 22.398 27.769 19.405 18.330 24.90
1996 25.969 43.446 23.907 5.0200 17.70
1997 15.186 22.129 14.064 5.8100 20.70
1998 6.4540 22.181 1.2430 12.410 2.200
1999 3.3050 18.801 -3.216 8.930 -4.500
2000 3.2620 12.587 1.0370 15.640 4.700
2001 4.3810 9.1480 2.3280 0.7100 -11.20
2002 6.1000 9.1000 5.2000 -3.400 -11.00
2003 5.8000 7.6000 3.9000 17.30 -26.30
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对上表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如下模型(模型一).
Y=2.319 + 0.034X 1+ 0.875X2 + 0.022X3 + 0.020X4
(0.881) (0.006) (0.075) (0.047) (0.049)
t=(2.713) (6.005) (11.629) (0.463) (0.413)
R²=0.983 R²=0.974 F=112.799
(二) 模型修正
(1).经济意义检验
在上面的模型中,C与X1﹑X2﹑X3的系数从经济意义上来讲都属于正常范围.但在对X即税收收入的影响系数检验时发现:0.02的系数说明X与Y之间成正相关关系,但在实际中,税收对农民收入是一对反向的关系.农民的收入必然会随着税收的增加而下降.这说明所建立的模型(一)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多重共线性检验
在建立的模型一中,R²和F统计量的值都比较大,在t检验中,X和X的统计量均小于2.这就从综合分析法上证明了该模型有多重共线性的存在.其将导致模型估计中参数估计不稳定,估计量的方差增大,t检验失效.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修正.
(3)异方差性检验
由于所采用的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因而我们用ARCH检验方法对其进行异方差性检验.
假定:p=3;а=0.05 提出假设:H:а=а=а=0
用OLS方法再对上面的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到数据R²=0.23379.在样本量(n)为13的情况下.查表χ (n=13)=7.81473
(n-p)R²=(13-10)*02.3379=2.32719<χ ² (n=13) =7.81473
因而我们否定H假设,即认为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4)对模型进行修正
修正方法:去掉X3 和X4 两个解释变量,再用OLS拟合表中数据,得到下面的模型(模型二)
Y=2.41926+0.034233X1+0.915341X2
(0.610373) (0.004612) (0.040019)
t=(3.963578) (7.422384) (22.87267)
R²=0.981304 R²=0.977576 F=312.4384
二 模型意义分析
四川省是一个人口八千多万的农业大省,但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落后的地位.因而,振兴农村经济是一项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任务.四川目前作为落后地区享受了一些中央的倾斜政策,但从本质上看仍需要结合四川的现实状况,探索一些切实有效的新路子.
(一).减免农业税的积极效益分析
在对模型一做经济意义的检验时即暴露了税收(X3)作为解释变量所存在的问题.且先不说农业税的存在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有多么大,仅仅在二者的定性分析上即出现了偏离期望的问题.再则,在对多重共线性检验中,明确了这一因素对应变量的影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另外,即使假定模型一具有合理性,但0.02的税收解释变量系数本身也说明了其对应变量的影响力是微乎其微.
今年的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了取消农业税以及农业特产税的目标.并制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计划步骤.此举受到了全国乃至海外的广泛关注.但这一政策的出台更多的是在思考如何减轻农民的负担问题,是解决当前日益突出的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至于此措施能否对农民的增收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肯定.但从四川省统计数据所作出的模型分析来看,不管是实施农村税费改革还是取消农业税,都只能针对负担问题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要真正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此举显然力不从心.
(二)财政补贴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在模型中,家庭经营收入(X2 )对应变量的影响非常显著.从模型的经济意义上来分析,在报酬收入不便的前提下,家庭经营收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就会增加0.95341个百分点.而在全国而言在报酬收入不变时,家庭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民的收入仅会增加0.803346个百分点.这应当从四川的实际情况做具体的分析,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有6842.5万.占全省人口总量的81.386%.再加之成都平原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条件,适宜的气候,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方式多样化,使得四川农村家庭经营收入占整个收入的比重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因而,合理的农村多种经营模式,在农村现有的条件下,是对农民增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四川农业主要还是以粮食生产为主,但副业经营才是整个家庭增收来源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四川有其自身的独特农业资源优势,不管是经济作物还是畜牧养殖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成就并且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的长江防护林生态建设给四川提供了有粮食生产为主转向结合经济作物共同发展了大好契机.我们可以从感性上预测这种经营模式的转变还将会对农民的增收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
近些年,中央有对粮食实行保护价收购的政策措施,而在今年宣布要取消农业税的同时要加大对粮食生产的直接补贴力度.这项措施不仅会增加粮食产量,更重要的是它将起到一个导向作用,积极的粮食耕种会得到一个可观的收益,而另一方面当前进城的农民工的应有权利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时,在农村从事家庭的多种经营以提高收入水平或许将会是更多人的选择.
(三)乡镇企业的历史重任
在模型二中,报酬收入的系数仅为0.034233.即在家庭经营收入不变的前提下,报酬收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对农民纯收入的提高仅能贡献0.034233个百分点.这与全国平均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家庭经营收入不变的前提下,报酬收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对农民纯收入的提高能够贡献0.084143个百分点.虽然四川的农民工全国有名,但劳动力结构很不合理,且不说工作量大,工资报酬低,微薄的收入能否实实在在的得到还有很大的风险系数,从表面上看我省外出打工者每年寄回上百个亿的打工收入,但打工人数之众,平均下来,也就难言收入丰厚与否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四川的乡镇企业经历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离土不离乡的打工模式大大提高了农民的人均收入.但是随着全国乡镇企业发展陷入困境,乡镇企业吸收更多劳动力就业的能力降低,反过来说也就意味着农民报酬性收入是水平降低,其结果是农民由寻求报酬性收益转向原本的家庭经营,最终使得工资报酬性收益大大低于家庭经营收入.
虽然按上所诉要提高农民工资报酬性收入有很大的难度,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其蕴藏的巨大潜力.自去年温总理给农民讨工资的事情发生以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保护农民工合法利益的高潮,农民进城打工的利益有了一定的保障.在今年夏天,我国沿海地区出现了农民工短缺的状况,使得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更广泛的重视.这些对四川这样一个农民工输出大省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当积极的信息.
当前乡镇企业所面临的发展困境是一种产业结构性的问题,是落后的经营模式所造成的.粗放型的经营方式迫使我们转变观念,寻找新的发展途径.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二﹑三产业的日益重视,应该说给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现在提倡的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走农业特色化的路子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其结果也证明了具有很好的现实效益与发展前景.这对农民增收可以说是一条最终的实现途径.
三 结语
我们采用的数据是四川省的统计数据,以全国数据作为参照,也体现的四川与全国水平见存在的现实差距,同时也说明了四川在农业发展中的独有个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模型来分析四川当前的农村政策也就具有了积极的意义.四川当前的农村政策结合中央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但在结合自身是实际作出决策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如何提高工资报酬性收入的增长在整个收入增长中的地位,是事关能否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关键,因而怎样发挥劳动力输出与内部转化的问题,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以及三农问题最值得期待的方面.
附表:
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表 (%)
年份
人均纯
收入 报酬
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年份 人均纯收入 报酬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1991 3.24 -50.97 13.49 1997 8.52 14.13 8.05
1992 10.65 170.91 -4.58 1998 3.44 11.47 -0.42
1993 17.56 5.49 20.82 1999 2.24 9.88 -1.2
1994 32.48 35.2 29.97 2000 1.95 11.43 -1.46
1995 29.22 34.5 27.66 2001 5.01 9.91 2.27
1996 22.08 27.46 21.02 2002 16.03 8.85 1.84
运用OLS分析得如下模型;
=2.816991+0.084143X5+0.803346X6
(1.924332) (0.027374) (0.113782)
t=1.463880 3.073816 7.060410
R²=0.853537 R²=0.820989 F=26.22439
数据来源及参考书目:
(1)《1997四川统计年鉴》 第279页
(2)《1998四川统计年鉴》 第331页
(3)《2001四川统计年鉴》 第37页
(4)《2003年四川统计公报》
(5)《2004年四川统计公报》
(6)《1995中国统计年鉴》 第279页
(7)《1998中国统计年鉴》 第307页
(8)《1999中国统计年鉴》 第339页
(9)《2000中国统计年鉴》 第331页
(10)《2003中国统计年鉴》 第369页
(11)《农民收入问题性质的根本转变━分地区对农民收入结构和增长变化的考察》
张东伟 王得文著 载《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第一期 第4页
对四川当前农村政策的合理性分析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