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效果评估对于企业继续开展培训获得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包括导向激励、反馈交流、监控和检验等等,因此企业培训效果评估具有其必要性,而制造型企业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效果评估更是有着独特意义和必要性的。首先就是制造型企业入职员工分成两类,要不就是刚刚进入社会,完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要不就是有过相关的工作经历,甚至是丰富发工作经验。对于这两类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必须区分进行,不然对于经验丰富者的部分培训属于浪费行为,只有通过培训效果评估才能区分培训投入情况,避免不必要的培训资源浪费。然后就是制造型企业因为企业行政和员工工作行政,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专业的培训人员的,由非专业人员兼职培训的情况下,培训管理必须具有完善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而这些需要通过培训效果评估机制进行完善。最后就培训评估系统作为企业培训体系的重要环节,对于制造型企业培训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对于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也有所帮助。
2.制造型企业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效果评估的发展现状
研究发现,我国所有制造型企业都有针对于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内容,但是关于企业新入职员工的培训评估意识非常淡薄,表现在超过三分之二的制造型企业是没有明确的培训评估制度,其中三分之一建立了基本的培训评估制度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近几年的成果[7]。而除了制造型企业中如富士康等大型企业拥有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绝大多数的制造型企业在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制造型企业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效果评估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处于发展上升阶段[8]。
三、制造型企业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效果评估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制造型企业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效果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制造型企业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的构建和完善有其必要性,但是就我国制造型企业培训效果评估机制的现状而言,还存在较为突出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了制造型企业流动率高导致管理者理念错误带来的企业培训评估投入不足、企业培训评估方法单一、企业培训评估指标不全面和培训评估与企业实际工作脱节等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1.企业培训评估投入不足
在对我国制造型企业培训效果评估机制的研究中发现其中有一个问题非常突出,那就是企业培训效果评估投入不足。研究发现,绝对多数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投入成本接近于零,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国内三分之一的制造型企业就企业培训体系方面建立了培训效果评估机制[9],但是这个机制的实行和操作仅仅是一份文件的问题,由培训人员在结束培训之后针对培训的效果和自身的一些认识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并作成书面报告。在这个过程中,这一任务有培训人员承担,企业未投入任何的资金和成本,并且相关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都是由培训人员主观进行,而不是由专门的培训效果评估人员进行实地调查、事实分析得来。相比较而言,大型企业的培训效果评估是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立专门的负责小组,调拨专项活动资金,由培训效果评估小组以季度或年度培训时间为跨度,组织开展专门的数据收集工作,并进行纵横向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以及提出企业培训体系的改进措施。通过对比,我们对我国制造型企业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的投入不足的情况可以得出一个客观的认识。
2.企业培训评估方法单一
在企业培训效果评估方法的选择方面,我国制造型企业对新入职员工培训效果评估的价值和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采取的评估方法不尽科学合理,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评估方法单一。在企业培训评估方法上主要有定性评估法、定量评估法和定性定量结合法,具体可以分为目标评估法、关键人物评估法、比较评估法、集体讨论评估法、绩效评估法、FTF评估法等等。但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我制造型企业培训效果评估法是采取最直接的考试评估法,直接在培训结束后组织参与培训的新入职员工进行一次考试,考试内容一般以书面考试为主,部分制造型企业会要求进行操作考试。不可否认,考试评估法是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这仅仅反映出员工掌握的技能的程度,关于培训效果,培训影响因素,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安排的不足之处并没有反映出来,需要我国制造型企业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提升培训评估的效果。
3.企业培训评估指标等不够全面
在我国制造型企业评估指标的研究方面发现我个制造型企业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效果评估工作还处在非常初级的层次,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选取不够全面。绝大多数制造型企业在新入职员工的培训评估工作中,评估手段就是考试评估。而评定评估效果的指标仅仅就是一个考试成绩,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内容应该包括了培训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掌握和认识程度,对于制造型企业新入职员工而言培训内容就是流水线的工作岗位、工作能力和工作时间等等的掌握和认识程度。另外,企业培训整体效果、培训资源投入和产出是否成正比等等。但是采取考试评估法,我国制造型企业新入职员工的培训评估只能有两个指标,那就是员工培训内容的掌握和培训的整体效果,评估内容还很浅显,仅仅针对培训本身,远远没有上升到受训者的工作行为及态度的改变、能力的提高、工作绩效的改善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等层次上来,这无疑是制造型企业培训评估指标及其不全面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