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科学的主要目标是用科学方法来解雇管理中人的问题:管理科学的主要目标是用科学方法来解雇生产和业务的管理问题。管理科学运用战后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主要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科学哲学,数学方法如运筹学、数理统计,以及电子广告牌机与通信技术等,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
管理科学实际上是泰勒等到人倡导的科学管理的继承与发展。管理史学家们认为,管理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形成始于1939年。当时下值等二闪世界大战,英国科学家为了有效地部署雷达系统和高射炮,组织反潜艇战,城市防空,为军用物资护航,对付德国轰炸机等复杂的军事问题等等,成立了许多研究运筹学的小组,其中最著名的工作成绩最显著的是英国杰出物理学家布莱克教授所领导的运筹学小组。后来,美国也很快成立了许多由数学家、统计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组成的“作业分析”小组。194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设了第一个运筹学课程。同年,英国成立了运筹学俱乐部(后称联合王国运筹学会)》1950年,英国首次出版了这门学科的刊物《运筹学季刊》。1952年,美国成立了运筹学协会,出版会刊《运筹学》。1953年,美国又成立了一大批关于线性规划、决策模式、对策论等管理科学方面的著作。1957年,在英国牛津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运筹学仁义,有21个国家参加,以后每隔3年召开一次,管理科学开始走向世界。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管理科学在理论上忆形成体系,在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管理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大大促进了管理过程的定量代、科学化,推动了数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大大增强了管理的科学内涵。正如马克思所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真正地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为企业管理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3. 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
20世纪下半叶,企业管理表现出许多与科学管理阶段不同的特点。
把经营决策作为管理最重要的事项
西方管理学家们认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在经营,经营的重点在决策。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营永生进一步集中到企业长期决策(即经营战略)方面。为了搞好决策,许多大公司专门组织班子,聘请专家顾问,并投入可观的资金组织调查研究,建立信息网。
重视资产经营和发展多角经营
科学管理阶段的经营核心是商品这种形态因此市场营销是企业的核心部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资产、无形资产的动作日益受到重视,利用资产建立企业集团成为壮大竞争实力的常用手段。为了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和规避风险,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发展专业化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身多种行业进军。世界著名企业如西门子公司、通用电气公司、菲力普公司等都是跨行业经营,商品多达几百、上千种。
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在20世纪初,企业大都采用集权制,20世纪末20年代中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化学公司率先实行集权与分权结合的事业部制;30年代,日本松下,美国西屋电气等相继引入这一强将手下无弱兵体制;到五六十年代,事业部制已在全世界工业国家大企业中广泛采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即保持活力又获得整体优势。
企业管理以人为重心
随着行为科学风行西方各国,企业在改善组织气氛和领导作风,调动人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目标管理、质量小组、合理化建议运动、自由组合作业、弹性工作时间、走动式管理等得到广泛采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提出职业生涯计划,改善员工工作生活质量,80年代倡导企业文化,近年来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又深入人心,人力投资迅速增加。这一切都反映了企业管理的重心已从物转向人。
管理中广泛采用现代化的方法和工具
人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运筹学、统计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机等现代科学技术,例如,运用概率论、线性规划、排队论、网络技术、预测技术、价值工程等到将经营管理中的复杂问题编制成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求解,得出定量分析结果,作为制定最佳方案的依据。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工资计算、成本核算、存储控制、订货管理、编制生产计划等,既准确可靠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管理职业化和权利向经理阶层转移
经营管理日益复杂,使管理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担任,从而形成职业经理阶层。他们在企业中的权利越来越大,股东甚至董事过问企业经营管理越来越困难。
第三章 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的关系
首先,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有着质的区别。传统管理对于管理对象的认识和处理基本上是静态分析、个态分析、近态分析,把经济系统基本看成一个封闭系统。而现代管理对于管理对象的认识、处理基本上是动态的、系统的、前瞻的,它把经济系统看成一个复杂的耗散结构。两者的思维空间和运作空间大相径庭。如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冶金行业整体进入了供大于求的不利环境。由于竞争激化、价格下跌、利润下滑,使得降低成本成为冶金企业的共同关注点。邯郸钢铁公司把市场与企业经营动态地联系思考,把公司各部门、各环节、各人员有机地联系思考,把成本构成作为一个成本系统来思考,从而建立起了具有较强市场适应力的目标成本控制系统,最终在成本降低,利润增长方面取得了令全国同行惊羡的业绩。反之一些就成本论成本、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寻求降低成本的做法,或只图一时见效而采取偷工减料、掺杂使假行为的企业却始终未走出买方市场带来的困境。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七)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