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一种规范性的交往艺术,他的核心表现在对交往对象的尊重上,实际上,从古到今,人从呱呱坠地开始,这种艺术的交往已经无处不在并且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狭义来讲,它体现在生活、学习、工作、婚姻家庭等人类成长的各个阶段。广义来说,它体现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社会领域。
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且在不断发展与变迁的有机体,而一个一个的人又是处在其中的思想丰富的个体,每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其它而独立生活,这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看来,人际沟通首先应表现在对交往对象的尊重上,这是人际沟通的核心内容。人类交往是互动的,人人都希望别人来尊重自己,在实际的交往中,我们也应本着这一基本理念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满足别人希望被尊重的需求,创造一个和谐的交往环境,相信这样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遗憾和不愉快。比如:在与外宾的交往中,我们若不做一定的了解就冒冒失失送上大把的菊花,很热情的套近乎,“你今年多大了”、“你月收入多少”“你结婚了没有,几个孩子了”等,这是一种由不了解对方的生活、习俗而上升到的不尊重,我想,这时候再好的气氛也会陷入尴尬的局面。对他人的尊重还表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人、小孩让座的时候,当我们在图书馆静静的看书的时候,当我们在各商店自动排队买单的时候、在收到礼物表达喜悦的心情的时候……,没有拥挤、争吵与牢骚,这会是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群体。
其次是沟通内容的明确性,中国人的表达是内敛、含蓄的,把自己的想法寄拖在别人对自己的理解上,但往往就是这种沟通内容的不明确性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有一对困难时期的恩爱夫妻,妻子为丈夫买了一件在当时还很少见的羊毛大衣,是那种羊毛翻在外面的那种,丈夫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这样穿戴,但又想着妻子的一片好心,所以没有明说,只是将衣服束之高阁,于是两位的心理战争开始了,妻子认为丈夫不喜欢自己为他准备的东西,只有作罢,从此不再添置任何衣物给丈夫,而丈夫认为妻子不再关心自己,隔膜由此产生,但谁都没有表达出来,谁也没有说出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没有沟通、理解的夫妻生活可想而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一场可以避免的悲剧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中国人的含蓄还表现在自我评价的过于自谦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经济的腾飞,不必自谦已经成为一种人际交往与沟通中的国际通用原则,我们大可以对别人的赞赏坦然接受,说声“谢谢”;我们在进行自我介绍时,应正式自己的长处,敢于呈现自己的优势;在进行工作汇报时,应尽可能肯定自己的成绩;在送别人礼物时,尽管礼物轻小,但我们尽可以骄傲的解释“这是经过我精心挑选的”。在人际沟通交往过程中,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的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大胆的肯定自己,表现出足够的自信,一个自信的人也是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人。
沟通成功与否也表现在沟通的技巧上,它往往能使人在不动声色当中赢得交往对象的信任,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这种技巧性通常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微小事情当中。当某位女士为参加宴会征询你对服装搭配的意见时,如果你的回答是“这双金色的靴子太土气了,怎么能和你的这件衣服相配呢?换这双白色的吧”,我想你除了能得到对方的怒气冲冲和白眼外,更可能是一次激烈的争吵。但是如果你的回答是“这双金色靴子真漂亮,不过你今天的衣服颜色比较素净,试试这双白色的,嗯,好极了。”这种巧妙的建议与适当的赞美会让对方感受你的真诚,从而欣然的接受你的建议,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人际沟通说到底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情感的交流,以尊重他人为基础,明确但又技巧性的表达出个人的想法,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各地域、民族、国家的风俗习惯及国际惯例。特别是现在发展中的中国,我们只有在保持传统交往的合理成分上,吸收和借鉴国际惯例,才能适应日益开放的社会经济环境,在交往中占主动优势,营造出轻松、和谐的交往环境,促进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顺利发展。
人际沟通之我见9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