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沟通的逻辑艺术(二)
同学们沟通时表达思想少不了用到联言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若干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它是一种复合判断,由两个以上的简单判断构成。例如:某校高三(一)班的晚会已经表演了一些节目,大家玩得很高兴,轮到同学戊和同学己的节目。他们一上场,同学戊就说:“我和他是学生,他是学生,我也是学生。”同学己接着说:“我和他是学友,他是学友,我也是学友。”话音刚落,大家就哈哈大笑起来。大家为什么会哈哈大笑呢?这是因为同学己说的“他是学友,我也是学友”不通。他仿照同学戊的话,把联言判断变换成关系判断。“我和他是学生”与“我和他是学友”从语言形式看只有一字之差,恰恰正是这一字之差,使二者区分为两种不同逻辑性质的判断。“我和他是学生”这是两个联言肢的联言判断,它是由两个简单判断组成的复合判断。即由“我是学生”和“他是学生”构成的联言判断。由于“学生”这一属性是他们两个人自身都具有的,所以,它可以分解开来说:“我是学生”、“他是学生”。如果是三个或四个联言肢的联言判断,就可以分解成三个或四个简单的直言判断。而“我和他是学友”则是两个关系项者的关系判断。它属于简单判断,自身只是一个判断,而不是由两个判断构成。“学友”是一个关系词(关系项),指谁与谁是“学友”,既然是关系,就一定是两个对象(即两个关系者项)之间的,而不是一个单独对象的属性,单独一个人无所谓“学友”。因而,“我和他是学友”不能分解开来说,不能说“我是学友”、“他也是学友”。因此,如果把联言判断误为关系判断,就把关系判断按联言判断来处理,就是不合乎逻辑的,也是说不通的。
直言推理也是同学们沟通交流是经常用到的,但要注意一个直言推理必须而且只能三个项。例如:同学庚是广州某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喜欢幽默,爱说笑话。一天和几位同学在一起,他说:“我们学校好大!”同学辛问:“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是说,我们学校遍布全中国。”“我们学校只在广州,怎么会遍布全中国?”“我们学校是中国高等学校,对吧?”“是呀。”“所以,我们学校就遍布全中国”。几位同学面面相觑,然后哈哈大笑。此时,老师进来,说:“好热闹呀!你们笑什么?”同学辛复述了刚才同学庚所说的话。老师说:“同学庚是故意违反同一律,用偷换概念的手法,把两个不同含义的‘中国高等学校’混为一谈。”或者说,他故意违反直言推理的规则,来推销他的笑话。他的推理是这样的:
中国高等学校遍布全国;
我们学校是中国高等学校;
所以,我们学校遍布全中国。
在这个直言推理中,大前提的“中国高等学校”是个集合概念,只有许多中国高等学校的集合整体,才具有“遍布全中国”这个属性。它与某大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小前提的“中国高等学校”,则是个非集合概念,是类概念,它具有的属性,中国任何一所大学都具有,它与某大学是类与种的关系。这就是说,在同学庚的推理中,大、小前提的“中国高等学校”虽是同一个词,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他的推理违反了“一个直言推理只能三个概念(项)”的规则,犯了四项(概念)的逻辑错误。
现代逻辑是一门成熟的科学,它能够从哲学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足以证明这一点。因而它的方法和力量是独特的,是其他任何科学和方法所无法取代的。此外,现代逻辑为哲学不仅提供了一种可以用来分析语言的系统的科学方法,而且提供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术语,并且还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比如两次理论、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塔尔斯基语义学等等。[ 《逻辑的观念》,商务印书馆,2000年3月第1版,第262页。]结果,它突破了陈旧的传统哲学观念和方法的思维模式,开拓了人们的认识视野,极大地推动了许多重大的、基本的哲学问题的研究发展,从而使哲学中一场以语言分析为特点的革命成为可能。思想沟通中的逻辑艺术也体现在语言分析的过程中,这就是现代逻辑为我们生活中的交流带来的帮助,相信越来越多同学学习了形式逻辑后一定能体会到思想沟通中的逻辑艺术。
参考书目:
1、《形式逻辑》,金岳霖 主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
2、《生活中的逻辑与智慧》,张智光 著,华文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3、《逻辑的观念》,王路 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3月第1版。
思想沟通的逻辑艺术(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