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迦丘叛逆精神的现代意义(二)
内容到叙述形式都符合他们的审美趣味。故事中的人物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的各行各业人士:从封建贵族中的国王、王子、贵妇人到宗教界的神父、修女、修士;从学者、诗人、艺术家、穷学生到银行家、旅店老板、船主、面包师、手艺匠;从农夫、奴仆、朝圣香客到高利贷者、守财奴;从酒鬼赌徒、海盗、无赖到流浪汉、落魄战士、招摇撞骗的食客,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搬演了一幕幕或喜或悲、妙趣横生的话剧。
1.3.1.薄迦丘叛逆思想在时代重压下的崩溃
然而薄迦丘也是个历史人物,也无法脱离那个历史社会,虽然他的思想是经历史证明是正确的但是却是超越那个历史阶段的,但是对于超前的思想必定会受到当时相对落后的社会意识的阻碍。对于提出新思想的人来说那无疑是场灾难。布鲁诺就是个鲜明的例子。薄迦丘也没不可能逃脱这样的命运。
《十日谈》出版后在当时的文坛就像点了一把火,整个世界沸腾了,所有的男人和教会里任职的教士都开始攻击他,亲人和朋友也都因此而离弃了他在这样的重压下薄迦丘终于崩溃了。《十日谈》完成三年后,薄迦丘写了最后一部小说《大鸦》(1366),这是带有忏悔意味的书,作者在书中用嘲弄的文笔,对女人进行了挖苦和讽刺。全盘否定了自己的判逆思想,斥责女人是万恶之源,爱情是淫荡的肉欲。如果不是彼特拉克的劝阻,作家甚至打算将《十日谈》付之一炬。
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十日谈》的历史作用,时代的车轮在不停的向前转动着,薄迦丘的思想逐渐被人们公认和称赞。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这无疑是种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1.3.2.创新与道德的矛盾的讨论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但是那些违反道德观念的但是又能促进时代进步的创新我们是否应该提倡呢?就像薄迦丘对女性和女权的维护时,他曾经自诩是大众的情人,是护花使者。默许已婚女子只要喜欢可以出去偷情等等。这些过分激进的想法在现在都是不被赞许的,但是为了打开当时女人被桎梏的枷锁这些真的就可以吗?又如现在的基因工程,无性繁殖技术等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改革的深化发展,许许多多的 “创新”在不断冲击着道德规范的低线。在创新和道德这对矛盾中我们应该怎么调和呢?
薄迦丘的《十日谈》由于生活的时代和家庭经历等因素。书中就有许多“败坏道德”的消极的东西。这主要表现在他描写男女的爱情时,过分渲染了肉欲之乐,把它看成是至高无上的幸福,为达到某一的可以不择一切手段,而有些细节则过分琐碎,近乎猥亵。有些故事比较庸俗,显得是非不明,善恶不分。
如第一天的第二则故事,讲一个叫亚伯拉罕的犹太人,听了好友贾诺托·迪奇维尼的话,来到罗马教廷,他目睹了教会的腐败,回到巴黎之后,却改奉了天主教。第二天的第四则故事讲兰多尔福·鲁福洛经商赔本,流为海盗,后被热那亚人捉住,乘船遇风落海,他抓住一只箱子,飘流到科孚岛,被一个女人救起,又发现那只箱子里全是珠宝,回家后成为巨富。
第二天第十个故事,讲海盗帕格尼诺·达摩纳哥把法官里卡尔多·迪秦泽卡的妻子劫去,丈夫打听到她的下落,便去接近那个海盗,求他放她回家。他答应只要她愿意,就不加留难,但她不肯跟丈夫回去,后来里卡尔多去世,即与海盗结为夫妇。(这些都是典型的是非不分,为了达到敛财,讨的美人等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可以流为海盗,可以利用人的欲望进行勾引,人在他的笔下变的是那么的渺小和卑鄙。
这是因为薄迦丘毕竟生活在中世纪,不可能和那个时代的旧思想、旧观念完全决裂,相反,它们难免带上了时代的烙印,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对于他的这些所谓的极端利己思想这一点来说最后却成为资本主义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从长远来看还是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的。
所以说实验者做出的创新实验虽然带有“时代的气息”虽然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但是对于他所做出的创新实验所带来的正面效应来说那就变的微不足道了。
江泽民同志在谈到创新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
历史的发展也证明,薄迦丘虽然当时被教会迫害、被朋友遗弃、但是他的所谓叛逆的观点被后人所接受。他的《十日谈》成为了不朽的名著。
尤此可以证明,道德观是受某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情况限制的,而创新是超越历史局限的实验,所以必然会和旧有的受历史局限的道德观念形成矛盾。也就是说旧有的道德观念会阻止新的发明和理论的产生,则必然会影响社会的进步。在这种时候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及时提出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方针政策,及时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环节。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
薄迦丘叛逆精神的现代意义(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