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达标练习”设计有效性的尝试(二)
传统的数学练习设计讲究答案的唯一性,这一方面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和批改,但同时这样的练习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没有帮助。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程式化,解决问题单一化,没有创新意识,因此,课堂练习一定要注重“开放性”。开放性习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打破思维定式,寻找非常规的解题途径,又由于其灵活、开放、求异的特色,更富有挑战意味,更能激起儿童的好奇心与好胜心。有些教师认为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太难了,其实,我们只要把常规习题稍加改动,就会变成更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练习。[5]例如:3+3+3+3+3+4+5=( )×( ),这道题将算式的答案开放化,便可得到“3×8、4×6、6×4”等等答案。又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习题:= +和 =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既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又锻炼了其思维的广阔性,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趣味性——数学练习设计的情感支持
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可以设计如下练习:根据露出的一个角,猜测被纸覆盖的三角形是什么形状。学生们都被这个游戏深深地吸引,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急切想知道“躲”在纸背后的图形,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当学生猜错之后,教师立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三角形至少具有两个锐角,露出的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露出的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露出的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再比如:在讲《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前,我出示了一组题:+ 、 - 、 + ,先请学生观察这组算式的特点(这些分数的分子都是1,每组算式中的两个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再请他们猜测这些算式的结果(有的说+ = ,也有的说+ = 等等),最后让他们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三道算式的结果并得出规律:+ = 和 — = 。接着我又出示一组题目:+ 和 - ,同样我也请学生猜测两道算式的结果,这时学生们不再盲目猜测,而是认真观察算式的特点,并结合刚才的结论推算结果,最后还共同讨论得出规律:+ = 和 -= 。数学的抽象与严密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要使学生学得生动,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十分重要。
4、教育性——数学练习设计的人文关怀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小学所有学科的教学都要为培养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服务。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也不能向以前一样,只注重学科本身的逻辑知识的训练,而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灵。将数学的学科教学与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在学完“认识百分数”后,可以请学生回家计算家里面恩格尔系数是多少,以及爸爸、妈妈的工资收入状况,在班上组织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都意识到每月家里都要开支很多钱,而爸爸、妈妈的收入也不高,扣除开支外,积蓄已不多,如果再随便吃零食,就会增加爸爸、妈妈的经济负担。有的学生当即表示从今以后再也不吃零食了!学生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而且从中受到了一定的生活教育和思想教育。
由于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今天,如何设计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的数学练习,更好地为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就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参考文献:
[1]周仁东.新课程下数学教学之十大怪现象.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7,(5).10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第1版.XX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2
[3]王俊.数学教师关注生活中的数学了吗.小学数学教师.2006,(1、2).134
[4]孔芳娟.谈常规习题的利用和开发.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5,(10).32
[小学数学]“达标练习”设计有效性的尝试(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