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基本策略 何琴(一)
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基本策略 何琴
【文档摘要】“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赖以生成的空间;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能促进学生推理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新课程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学生的空间知识和经验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是发展和培养空间观念的基础,而现实生活则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源泉,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再给以学生深刻体念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根本。
【正文】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法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的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由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关系及其变幻,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在小学阶段学好“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尤为重要。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将数学教学拓展到生活的空间,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找准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逐步认识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并在观察、操作、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生在上学前已积累了丰富的空间知识和经验,它们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这些资源作为空间新知识的生长点,对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认知难度和形成新知识链,不可或缺。
例如,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学习“上、下、前、后及左、右”等方向、位置基本概念词语,都属于原始概念,很难用语言去阐述它们的意义。主要依靠此前已具有的空间知识和经验,教师要思考如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教学活动。一般来说,创设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关联度大的问题情境,回归现实原型,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在幼儿园或家里已懂得前、后的含义,便运用了本班同学坐在教室里上课这一真实情境。要求学生指出某个同学的前面坐的是谁,后面坐的是谁。接着又问这个同学的前面坐的是谁,后面坐的是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提出问题,去寻找相应位置的同学。类似的问题可以提出很多,使较多的学生能参与到这一学习活动中来。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去描述空间中的两个物体间的前后位置,并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前、后”概念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就可以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初步建立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1) 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是乘汽车来学校的,平时你们是怎么来上学的?学生回答有走、乘汽车、坐自行车……
老师归纳:像人在行走、自行车、汽车在行驶,我们多说它们在运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或人在运动?
(2) 分类探究
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一些物体运动时录像,看看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可以一边看,一边做动作,然后同桌合作,给这些运功现象分类。
同学们把火车、电梯、缆车的运动现象分为一类,把风扇的叶片、螺旋桨、指针的运动现象分为另一类。
(3) 整体感知
像火车、电梯、缆车这样的运动叫平移(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物体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前后平移。像风扇的叶片、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钟面上的指针这样的运动叫旋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教师依次出示9个平移或旋转运动的照片,让学生边模仿动作、边思考这种运动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学生边用手势判断平移或旋转现象,边回答。
(4) 初步建立概念(会联系生活实例用手势表示平移或旋转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平移或旋转的现象很多,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正确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是不容易的。实践证明:通过谈运动现象引趣——给平移和旋转现象分类——在动作模仿中感知平移和旋转——概念的初步建立这四个活动,初步引导学生建立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发展了空间观念。
2、适宜的情景——发展空间观念的载体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环境是由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共同作用的。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于学习主体之外的影响数学学习的一切可能因素,这既包括班级、学校的小环境,也包括家庭、社会的大环境。内部环境是指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部心理因素,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实践证明,有效的数学学习关键在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数学学习的成就感、自信心、适度的学习焦虑等都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我认为,内部环境创建的主要手段是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设计“最近发展区”的题目,因为它既有“挑战性”,又能让学生通过努力就能解决,使其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此外对学生多用肯定的语言评价,让学生充满自信。
大家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应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的几何知识出发,营造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相适宜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在探究交流的基础上、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低年级段,学习长、正方体的认识时,可以用学生平时感兴趣的玩具、小的生活物品作为学具和教具,让学生根据形状进行分类,从而体会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这些形状的物体,学生在对生活的体会中学习了知识。在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实物,让学生去体会。
到了中、高年级段,就要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可以通过设计墙报的花边等教学情景,让学生体会总结出计算周长的公式。通过粉刷墙壁,学习面积的计算。通过研究“车轮为什么是圆的?”来学习圆形的特征。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用途,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基本策略 何琴(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