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二)
(2)师:下面请同座位合作来试一试:左边的同学任意找出三个数写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右边的同学再写出对应的算式,再分别算出结果,看看是不是相等。
(3)指名两组汇报。
(4)师:同学们想说的很多,这样的例子能举得完吗?板书“……”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同样验证了: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师生共同叙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乘法分配律。
利用三道题让学生去充分研讨、充分探究、充分感悟,使数学抽象成了学生心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归纳和总结乘法分配律水到渠成,教师紧紧抓住左右两边的关系引发讨论,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探究的乐园。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能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三、鼓励合作交流,激励学生共同探究
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集体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使学生在相互讨论分析的基础上,能提示知识规律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案例3:《圆的周长》(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小组合作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片断。
师:圆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要同学们自己去发现。现在小组合作,测量你们小组的圆片的直径,并计算出你那个圆片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并把数据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
(生实际测量、计算、填表)
试 验 报 告 表
周长(cm) 直径(cm) 周长÷直径
师:请几个小组的同学依次汇报一下你们的数据。(生报数师填表)
师:从他们汇报的数据看,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吗?
生:他们的商都差不多。
师:也就是每个圆的周长大约是它直径的几倍多一些。其他小组你们每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也是这样吗?小组相互交流。
师:谁来代表小组汇报一下,你们那些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怎样?
生1:我们这个小组每个圆的周长也大约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生2:我们这个小组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也是3倍多一些。
师:凡是通过测量计算发现你的圆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同学请举手。
师:那么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吗?
生: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自己发现、总结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科学的探索精神。其次学生在观察思考、既合作又分工的操作测量计算以及小组交流等不同学习方式交互运用中,主动地投入了知识规律的形成和发现过程,让学生在探求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重视评价体验,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学生主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主动发展的动力和主动发展的能力。评价体验的主要任务在于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发展:
首先是对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合作发现,实践运用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其次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重点是提炼解决问题、获得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提高主动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主动探究”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作独立获得问题解决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策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认识、发现、改造和创新。
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