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 梁海春内容提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景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1、利用趣味故事和数学史话创设问题情景 执教“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可以创设如下情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 0.8,三个臭皮匠能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 0.5、0.45、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谁大?通过有趣的故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2、借助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 +
高中数学教材里《不等式》一章有这样一道例题:已知 a、b、m∈R+,且 a<b,求证:am>a.
+b mb
如果直接去证,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而且这个结论容易记错。不妨将其改编为下述简单而有趣的a实际问题:a 克糖放到水中得到 b 克糖水,浓度(质量分数)是多少?( )在糖水中又增加了 m 克糖,b+a m此时浓度又是多少?( )糖水变甜了还是变淡了?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变甜了”,从而得到+b m+
a m>a .
+b mb
引入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强烈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得到了题目的多种不同证法。3、为加深概念理解,创设直观性问题情景 充要条件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并且也是教与学的一个难点。4、通过操作试验创设问题情景 有些数学概念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亲自操作试验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从中领悟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力、理解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授椭圆的概念时,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画出了一个椭圆。然后提出问题思考讨论:(1)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2)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3)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 (4)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最后教师再揭示本质,给出定义。这样,学生经过了感性认识——分析思考后,对椭圆定义的实质就会掌握得很好,不会出现忽略椭圆定义中的定长应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的错误。5、创设“阶梯式”问题情景,注重开放性和发散性 变式问题多有层次性,入手较易,坡度适中,形成有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较大。145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