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建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较为成熟的多元统计方法——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9个工业企业规模以上行业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综合因子得分。同时,利用基于时序加权平均算子的二次加权评价法集成这5年的综合因子得分为一个综合评价值。最后通过初步分析和模型分析,我们将39个工业行业分为4类。结果表明,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工业各行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呈现以下情况:有些行业的行业规模扩展速度快,且经济效益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有些行业虽然行业规模扩展速度快,但经济效益水平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之下;有些行业的行业规模扩张速度慢,经济效益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还有些行业不仅行业规模扩张速度慢,且经济效益水平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由以上结论我们得出,我国工业企业规模以上行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发展不均衡。具体到各大类行业,采矿业各行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行业规模小,扩展速度快。多数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某些行业暴露出企业数目多,扩张速度慢,经济效益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的情况。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经济效益水平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各子行业的发展规模不均衡。所以,为了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改善行业内部竞争性,减少行业资源浪费,必须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管理政策。即不同行业的决策者,在制定策略时,应充分利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弓丨进先进技术,因地制宜。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企业经营管理层、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分析工业各行业的经济效益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促进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进而为我国“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5.2政策建议
通过对2006年-2010年我国39个行业的经济效益水平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得出各行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存在差异性。我国工业各行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利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学习国际先进行业的运作模式,改善行业发展现状。本文依据企业的行业规模发展快慢和经济效益综合值的高低将39个行业划分为四类。现依次给出相关政策建议作为参考-
5.2.1经济效益好,行业规模发展快的行业
建议对于经济效益水平好,行业规模发展快的行业而言,要抓住当前行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充分地、合理地、有效地运用资金。企业经营决策者在进行资金运营是一定要慎重,不要在以为资金能进入行业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投资,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这样不仅不能保证充分地利用资金,有可能会起到反效果,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加强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推广循环经济的新技术。
5.2.2经济效益好,行业规模发展慢的行业
建议虽然这类行业的经济效益水平高,但是吸引资金流入的能力不强,行业规模扩张速度较缓慢。这类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业要清楚认识到自身发展情况,企业管理层应该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选准产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加大技术升级的力度,开发和扩展新的消费领域,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防止盲目扩张。对于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应有效地控制垄断行为,引入竞争,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下,找到适合该行业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5.2.3经济效益差,行业规模发展快的行业
建议这类行业的当务之急是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向现代制造业转型。一方面通过科学的兼并重组控制行业规模的扩张,减少效益差的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一方面要利用先进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不断改善和提高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效率,提升工业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整合现有资源,调整相关政策,延伸产业价值链,向原材料采购、物流、仓储等多个领域综合发展,创造现代制造业,从而迅速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
5.2.4经济效益差,行业规模发展慢的行业
建议这类行业经济效益低,行业发展速度缓慢,发展前景不明朗。国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增速要快于GDP增长。随着国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那么轻工业等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将会继续带动相关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因此,这类行业要加快转型的步伐,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同时要利用和推广循环经济的新技术,将新技术的应用于节能减排的工作上。
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 行业经济硕士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