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经济发展较快的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学者对产能过剩的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在定量研究方面落后于国外。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产能过剩的研究现状,并在我国产能过剩产生的微观经济背景下,对我国工业领域产能过剩的表现特征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地结合我国产能过剩的现状和实际经济数据,以计量经济方法作为研究工具,对我国行业产能过剩的测度、波动特征、形成原因、与投资、金融以及产业组织结构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我国行业产能过剩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框架,对我国主要产能过剩行业产能综合利用状况进行了具体分析。本文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紧密结合,试图通过这种分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部门治理产能过剩、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工业行业健康发展以及微观企业进行理性投资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和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行业产能利用水平进行测度,并对我国制造业产能利用水平的波动特征和产能过剩的成因进行阐述行业产能利用水平的测度对于清晰认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非常重要,对于政府制定缓解产能过剩的宏观调控政策、银行系统进行信贷投放以及防止企业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盲目进行投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微观经济学生产、成本、均衡理论基础上,借鉴Bemdt和Morrison (1981)提出的成本函数法,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的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分别测度了我国重工业和轻工业28个行业1999?2008年的产能利用水平,分析了我国制造业行业发展的波动特征;然后建立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产能过剩形成的直接原因,并进一步对我国产能过剩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阐述。根据欧美等国家利用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判断产能是否过剩的经验,从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中判断出七个产能过剩行业,其中:重工业领域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石化炼焦、化学原料、非金属矿物制品五大行业;轻工业领域包括造纸业、化学纤维两大行业。我国制造业行业产能利用率的波动特征如下:大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的变动呈现出与经济周期波动的一致性,即在2003?2006年我国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中,大部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均得到了大幅提高;进入2008年,经济危机导致我国大部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发生下降,尤其是已经发生产能过剩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愈加突出;然而,长期以来国家针对产能过剩的宏观调控政策收效甚微,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依然是困扰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对于一些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由于其装备系数低、投资少、资本产出比率较低的特点突出,国内外的大量订单使得其现有机器设备超负荷运转,产能利用水平均表现出偏高。实证结果还表明,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是我国产能过剩形成的最直接原因;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生产要素定价机制不合理、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体制缺陷、利益驱使以及思想认识偏差、储蓄率过高是目前我国产能过剩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工业产能过剩的测度 行业经济硕士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