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发源地,饮茶之俗历史悠久。本文从中国茶俗与茶的行业经济发展的历史演变起笔,回顾了中国茶业发展的全貌。在统观全局的基础上,选取宋代这一茶业发展的重要时期,详细论述了宋代的茶俗文化、茶法变革和茶业经济的有关问题,并深入分析了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关系。茶俗文化对饮茶风气的推广、茶业经济的发展起着独特的推动作用;茶业经济又反过来促进茶俗文化的形成与传播。茶业经济的跌宕起伏,在上层建筑层面上催生了茶法的变革,茶法的变革又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茶业经济的发展和茶俗文化的传播。
中国茶俗与行业经济的发展,盛于唐而精于宋。两宋时期,饮茶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上至统治阶层,下至普通百姓,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商品。茶作为交换物品,虽不具有等价物的货币职能,但被用来交换金银、布帛、粮食、竹木和马羊等。茶作为农副产品,发挥着如此巨大的交换功能,深深影响了自然经济模式,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程度。宋代茶俗文化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除了茶类专著、正史和笔记小说中的专门论述之外,还有众多与茶有关的诗词书画,以及茶歌、茶对联、茶碑刻等。除一般的饮茶习俗之外,茶艺和茶道也有独特发展,由此构成宋代茶文化影响深远的三大元素。宋代茶法经历了十余次变革,主要产生了四种茶法类型,但总体而言是榷茶法和通商法的博弈。根据全国不同产茶地区的情况,采取分法而治的政策,也是宋代茶法的重要特征,即榷茶法和通商法从来都没有统一施行于各个地区,更多的时候是二者并行,此消彼长。宋代茶法变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政府控制、调节茶的产销环节,增加茶利收入,或是适应政治、军事方面的某种特殊需要。尽管宋代茶法多次的变革导致了一些混乱,且茶法对茶业经济的管制具有其消极的一面,但从总体上讲,宋代茶法变革及其实施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宋代茶业经济,是在政府重视商品经济的大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不仅国内城镇的茶坊、茶肆鳞次栉比,而且自太宗始开放了海外贸易。值得一提的是,茶马贸易解决了宋朝战马紧缺的军备问题,加强了宋朝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成为维持汉族和周边少数民族友好稳定关系的纽带,这在积贫积弱的宋代无疑显示出重要的意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宋代茶俗文化和茶法在茶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基础上日趋发展和完善。从宋代茶俗文化的普及和发展,茶法的复杂演变,以及茶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想象宋朝社会对于茶的重视程度,其中有不少方面对于现今茶业的复兴和问题的整治等,都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研究宋代茶俗问题,对于我们认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发展的高度颇有帮助。对于宋代茶俗对茶业经济推动作用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感受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无形推动作用。宋代茶俗是中国茶俗文化发展达到较高境界的一个重要时期,茶俗又是茶文化的重要元素。茶文化对于行业经济的推动作用表现在茶文化的各个方面,它一直都以其巨大而无形的文化感染力,对民众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社会各阶层、各民族甚至在海外推广饮茶之风,由此增大了茶叶消费的群体,提高了茶叶需求量,繁荣了茶叶贸易,同时对茶叶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进而推动了茶业经济的全面发展。诸多的茶类诗词、歌赋、对联以及茶专著等书面形式的茶文化,又对饮茶之风起了重要的宣传和助推作用。
茶馆文化以其广泛的社会基础,促进了茶类经营门店经济的繁荣。茶俗以其稳固而富有地方特色的方式,使社会对茶叶有着稳定的需求。在当今社会,某些地区茶俗文化己成为旅游休闲产品的一个品牌,对茶艺、茶道的崇尚之风又悄然复兴,有的还开展茶文化旅游节等相关活动。许多地区的名茶产品,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并形成相对完善的营销链条。但也应该承认,当今的茶叶行当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假冒名品者比比皆是,包装豪华而内含低劣,茶品不佳却恶意炒作,市场名牌鱼龙混杂等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就有必要借鉴历史的经验,重树茶的高雅品质和纯真的社会文化功能,加之富含哲理、享有盛誉的中国茶艺和茶道等,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茶文化的弘扬,以及茶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
宋代茶俗与行业经济 行业经济硕士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