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二)
科学、合理地划分政府的职能,把属于政府的职责交给政府,把属于企业自由的生产经营权还给企业,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这种观点是明确的,可是为什么执行起来就如此的难呢?政府职能就是转不过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解析。一、经济利益上的关系。最大的难点应该就是经济利益的调整,在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肯放弃既得的利益,主要表现在政府不愿意放权。比如,在领导职务任免方面,赋予企业的权利不让其用,企业应有的权力也不敢用。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政府不仅仅是对企业利益上的调整,也会对这些机构的利益上有所触动,每个部门都想通过每次的改革来维护或者是扩大自己的利益。一方面利用自己的职权想方设法减少改革和各方带来经济和利益上的损失,而另一方面又通过其它的方式去谋取更多新的利益渠道。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始终影响和阻碍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企分开的决策得到落实,也阻碍着各种改革方案、政策的顺利出台;二、由于我们国家还是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时期。市场体制并不成熟,也没有真正建立起配置资源的市场体系,很多时候企业还离不开政府。这种情况下,政府也不得不管本应由市场做的事情。效益不好的企业还可能会向政府请求援助以维持经营,此时,政府也不具备放权的条件。总结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前面的是有政府的原因,后面的是企业离不开政府。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市场保障体系的不健全。
(二)、运行传统的行政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们的政府也进行了多次的机构和体制上的改革。使我国的政府职能逐步开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管理方式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比如: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知道,我国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目前的行政体制只不过是过渡型的行政体制,现行使用的行政体制更多的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在职能转变过程中政府不会心甘情愿地下放权力,因为有利益的所在,假如政府没有自己的利益,政府可能早就会退出大部分经济领域的活动了。目前政府部门出现许多职能转变难的问题都主要在这里,将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体制的改革。过去的计划经济其实就是一种统治经济,将阻碍市场的自由竞争,已经不再适合使用这种统治方式来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归根到底还是我国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思想没有转变,应当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体制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只有从管理观念上实行转变和体制的创新,才能有所突破。
四、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思考
(一)、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我们知道政府职能的存在,就是政府在社会中所起到什么样的一个作用。只有正确地处理好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管理社会和服务社会。我想任何违背服务社会这一宗旨的政府,它的合法性必然会受到削弱,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社会管理职能的范围相当的广和复杂,政府不可能样样都能管得到、并管得好,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不是全能的政府,也就是对社会管理的职能是有限的。为了避免政府管得多而管不好的现象,政府不应该包揽一切的社会事务。只要做好政府该做、该管的事情,比如: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或者依靠社会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社会事务。只要社会能够自我调节和管理的领域,政府应当放手让社会自己去管理,也就是把权力分给社会。
(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和市场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领域,基础也不相同。因为政府是以权力为基础的,它在规范市场和公平方面会优于市场;而市场是以利润为基础的,在什么情况下它都是只考虑降低自己的成本,增加自己的利润,也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它在资源配置方面又要优于政府,它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其实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失效的时候,比如:出现市场的垄断、不公平的交易等。对市场管理的职能,只有在市场有缺陷的时候,政府才应当采取宏观调控或间接管理来弥补市场的失效。因为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干预过多,将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建立,还可能会更加扰乱市场的秩序。
(三)、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为了使企业能够参与市场的竞争,政府应当把企业的权力归还企业,实行政企分开的原则。假如政府不与企业分开,企业就没有自主权,也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将完全受控于政府。到时企业将不像企业,连企业最基本的自主生产、经营的权力都没有了,想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数量都不是企业说了算。实行政府与企业分开,政府将不再扮演企业经营者的角色,有利于避免政府对市场的垄断和政府的廉政建设。我们知道政府是非营利性机构,是不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假如政府对企业进行了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就会变成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竞争了。这些因素没有正确地处理好,都将不利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部门的廉政建设,只会产生政治的腐败和经济的衰退。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