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高校特点的惩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加强源头防腐力度(二)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是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的手段,结合学校实际,本着抓教育、打基础、筑防线的思想,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纳入学校全年宣传教育总体计划,共同部署,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教育对象,日常教育和集中教育相结合。紧密结合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充分运用廉政谈话、民主生活会、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月等方式;利用闭路电视、广播、新闻网、校刊、宣传橱窗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包括播发宣传口号、画面、刊发有关材料等;通过观看录像、参观展览、组织知识测试、开展征文活动、听取讲座报告、开展专题培训等活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灵活多样多种渠道的方式,加强教育,务求实效。
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三个代表教育、两个务必教育、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教育、廉洁从政教育和警示教育,特别是重点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重要党纪条规,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特别是要求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
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形成舆论压力,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从而真正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建立制度,堵塞漏洞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吴官正同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要建立健全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实现由“权力反腐”到“制度反腐”的转变。制度建设是有效预防腐败的根本途径,它为教育奠定了基础,为监督找到了依据。
建立健全制度,建设“不能腐败”的制度体系。以腐败易发、多发领域为重点,建立健全重大项目保廉机制、重点部门保廉体系;以程序性预防为抓手,推进职务犯罪预防新机制的建设;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不能腐败”的制度体系。在制度建设中,要逐步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监控、靠制度管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首先,要抓紧健全和完善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运作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促进管理职权的科学配置;其次,要加快研究,建立完善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制度,增强制度的涵盖率和实效性,不留死角;再次,是要紧密结合高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抓住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及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管理措施和纪律规范。同时,要加强反腐倡廉规章制度的建设,加强配套制度的建设,对涉及面广、时效性强、事关重大的有关法规,要结合高校实际,及时地制定实施细则。最终建立起一整套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廉洁高效的管理运行制度、公开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有序的经营管理制度和公平、竞争的人事管理制度体系。
在实际的制度建设中,要结合学校的实际,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的需要。一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收入申报、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要严格遵守中纪委提出的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八项要求。另一方面要完善“三重一大”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招生监察工作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等各项行风建设制度。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治理教育乱收费领导小组、招投标监督小组等,更多地参与招生、基建工程、物资设备采购等工作的监察。同时,要进一步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要加大对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情况的检查力度,促进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不仅要全面深入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强化领导责任,狠抓责任追究,还要着力抓好民主决策制度、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廉政谈话制度、考核奖励制度、惩处腐败制度等各项监督约束制度,逐步规范重点部门的工作程序,促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四、强化监督 惩治腐败
监督是关键,是教育和制度得以落实的保障,是党风廉政建设进行长效管理的过程,是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
构建具有高校特点的惩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加强源头防腐力度(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