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摘 要2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研究对策3
一、 我国城市化的现状3
二、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3
1、区域城市化水平差距过大3
2、 生态环境恶劣,资源问题严重3
3、 农民综合素质较低3
三、 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研究对策4
1、 以大城市为依托,协调发展4
2、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
3、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素质4
四、 结论5
参 考 文 献6
内 容 摘 要
本文从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出发,指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区域城市化水平差距大、资源环境问题、农民素质问题等,并对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大城市为依托,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加大对农村居民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素质。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研究对策
我国城市化的现状
城市化,也称城镇化、都市化,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非常缓慢,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国城市化起步较晚,人口基数过大,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我国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区域城市化水平差距过大
由于各种自然条件因素和社会的影响,我国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人口较多,城市发展迅速,和中部、西部地区有较大的差距。东部地区集聚了中国大量财富,这里人才众多,技术发达,市场活跃,生活水平较高,城市化进程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尤其是京津唐、宁沪杭、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明显较慢,中部地区正处于初期向中区过渡的阶段,西部地区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生态环境恶劣,资源问题严重
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发展迅速,大量工业聚集,会造成各种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问题。比如大气污染、各种化学污染,以及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短缺等问题,这使得城市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
从水资源来看,随着城市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大增加,在加上生态环境的破坏,使江河表面水资源减少,大量的资源开采又破坏了地下水资源,同时,工业污染和废水的排放,使得部分水资源严重污染,导致部分城市严重缺水。
从土地资源来看,城市化进程中会新建各级开发区,出现大量建筑物,这会破坏农用耕地,使土地资源越来越短缺。
农民综合素质较低
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居民作为主角,他们的综合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城市化的进程。现代化的发展依赖于社会人力资源的提升,而我国农民的综合素质却比较低。我国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自身竞争力较小,这种情况下,农民难以在城市获得较高的职位和稳定的收入,也难以承担家庭向城市转移的成本,只能往返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如果农民不能在城市安居乐业,这种城市化也是徒有虚名。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国民的整体素质还是比较低,尤其是农村居民更为显著,这决定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艰巨性。
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研究对策
以大城市为依托,协调发展
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要采用多种模式,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分别确定这些地区城市化的目标、重点、实施方法。
东部地区应以现代化和国际化为目标,重点提升“中心城市”。同时以大城市为依托,走扩展型城市化道路,建立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如长三角市区,珠三角市区等。中部地区应着手完善城市体系,逐步形成一个以大城市为依托,大、中、小城市并举的城市体系,以大力发展中等城市为目标,走集中与分散并举型的城市化道路,重点发展省会城市,加快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实力,发挥其中心城市的功能作用。西部地区土地辽阔,地广人稀,城市化水平较低,大、中型城市少,资金、人才短缺,技术水平较低,应走集中型城市化发展道路,选择一些比较有优势的城市,集中投资、建设,实现城市化。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资源短缺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源,而有些资源又是不可再生的,尤其是那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源,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一定要从长远考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是要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加强对重点城市的污染治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完善监督体系。
二是要合理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由我国人口众多,很多城市的资源供应不足,如水资源,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对城市化发展的承受力,重视水资源的使用和节约。我国很多城市缺水严重,严重影响着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因此,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从当地水资源状况出发,合理确定城市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同时,要提倡节约用水,合理使用水资源。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素质
在促进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农民的适应能力,这种适应能力包括农民在进城后的生活、就业、交际等内容。农民不仅要满足自己生活需要,还要能够给社会贡献力量,体现自身价值,这样才能加强农民的责任感、归属感,促进社会发展。
首先,要加强九年义务教育,使农民接受农村基础教育,他们受教育的水平决定了城市潜在居民的素质。
其次,要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扬长避短,调动农民工的积极性。除了国家和政府财政支持外,要鼓励企业单位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增强农民工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要促进教育公平。政府要明确其维护教育公平的责任主体,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农民工及其子女享受平等的教育待遇。
结论
城市化有利于农村的建设发展,可以改善地区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参 考 文 献
傅十和、洪俊杰,2008,《企业规模、城市规模与集聚经济》,《经济研究》第11期
万广华,2008a《城市化与中国的减贫和不平等》第三十六辑
王小鲁,2002,《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经济社会体质比较》第1期
许经勇,2002,《中国特色城镇化、农民工特殊群体与发展县域经济》,《当代经济研究 》 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