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XQJY2062 ^论文字数:8077,附开题报告 《爱是教育》----“儿童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培养初探” 摘要 社会,这一词并不陌生,从嘤嘤啼哭的Baby开始,我们就已经身在其中。 杨尚斌、杨杨的《学前儿童社会化》中指出人们在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是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那么,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学会与他人进行交往。如: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2004年9月京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国吉诺特。 海姆·G·吉诺特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同时他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兼职心理学教授、艾德尔菲大学博士后。 吉诺特博士的一生并不长,他将其短短的一生致力于儿童心理研究以及对父母和教师的教育。 他依靠他的职明才智做了很多创造性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在他的书中、演讲中、专栏中宣传的如何跟孩子沟通的创新思想不仅在美国,甚至在全世界都获得巨大反响。 这本书具体讲的是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这些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书中他提到他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跟父母和孩子打交道,有时是以个人的形式,有时是以治疗小组的形式,有时以养育讲习班的形式。这本书就是这些经验的结晶。这是一个实用的指南,给所有面临日常状况和精神难题的父母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可取的解决方法。它还给出一些从基本交流原则生发出来的具体建议,指导父母在跟孩子相处时要彼此尊重。 对于中外不同的教育方式也是显而易见的,父母要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孩子青春期的各方面问题,而不是尴尬地避之唯恐不及,从这点上来讲,父母摆正自身的“位置”很重要。 这本书的主旨非常明确,就是讲父母如何正确、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同一主旨的书应该是不在少数,但这本书提出了这样的命题:“爱是需要技巧的。只拥有爱是不够的,掌握大量的育儿常识也是不够的,自以为有了爱和知识就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其实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长,甚至不足以与孩子切实地交流。技巧与知识是两回事。就如同一位外科医生,仅有对患者的无限爱心和丰富的医学知识是不能拿起手术刀为患者做手术的,谁都知道那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这个医生缺少专业的技能训练。父母就应该像一位受过技能训练的外科医生那样,小心地、恰当地使用语言,用特别的方式与孩子相处,交谈。要知道语言就像刀,使用得当是去除病痛的利器,使用不得法,就会带来精神上的极大痛苦,其破坏力甚至是致命的。遗憾的是,有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无所顾忌地使用着这把刀,伤害了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还在埋怨孩子无可救药”。 《卡尔威特的教育》是2009年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德)卡尔·H.G.威特。 本书最早在19世纪德国出版,1914年由Thomas Y.Crowell出版公司编辑爱丁顿·布鲁斯从哈佛大学的藏书馆里发掘出来,翻译成了英文出版。经过几个世纪的流传,得到了许多著名教育学家的赞誉和推崇,而且由于它将思想和操作完美结合,使得无数有幸按照书中方法教育子女的父母都成功地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 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教育故事,也是一份现今仍然被使用的、讼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更是一部全球销量过亿的畅销书。 本书详细地讲述了老威特的教子过程,记载了小卡尔的成长历程,以及老威特的教子心得和全能教育法。老威特早期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由天赋和遗传决定的,而是由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决定的;对于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智力曙光的出现同时开始;尽可能早、尽可能多、尽可能正确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这样孩子就能成为天才。 目录 摘要 I 引言(此章可以不设) 1 一、 幼儿的社会化行为 2 (一)了解什么是学前儿童社会化行为? 2 1.什么是“依恋”? 2 (二)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具体变化方面? 2 (三)孩子在情绪的波动下会出现哪些攻击性行为? 二、如何培养宝贝们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 3 (一)发音吐字的清晰度 3 (二)学会完整的表述自己内心的想法. 3 (三)乐意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 三、学会社会礼仪礼貌 4 (一)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 4 (二)学习国学教育,让“仁心”“尊敬长辈”等品德思想融入他们的脑海 4 (三)对长辈尊敬、孝顺、关爱,对同辈(晚辈)关心、谦让、合作。 4 四、让爱伴随孩子的成长 5 (一)增强与孩子间的肢体接触,如亲亲、抱抱、合作游戏等等 5 (二)关心到每一位孩子,做到“一碗水端平” 5 (三)及时发现孩子身上隐藏的小问题,正确的进行引导教育 参考文献 8 1.《学前儿童社会化》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3.《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4.《这样说孩子才会听》 5.《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6.《卡尔威特的教育》 7.《站在孩子的高度》 8.《捕捉儿童敏感期》 9.《天生棒小孩》 致谢 9
|
| |
上一篇: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及其指导策略 | 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新手教师职业经历及心..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爱是教育》 ---- 儿童 良好 沟通 交往 能力 培养 初探 | 2017-03-21 21:39:3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