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字数:33526 3-5岁幼儿同情心培养的实验研究 【摘要】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遭遇和痛苦情绪状态产生共鸣及对其行动的关心、赞成、支持的情感及由此诱发的助人动机和行为。同情心能促使儿童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愿望和需要,进而在行动上给予相应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增加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特别是基于他人利益的利他行为。 本研究依据儿童同情心的结构,以情绪体验、认知理解和助人行为为切入点,结合幼儿同情心发展特点和基于事件取样法观察到的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同情心表现,设计了小、中、大班各有侧重的活动,运用移情体验、情绪追忆、情境讨论、讲故事、言语提示和角色扮演等各种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训练,分析实验因子对幼儿同情心发展的影响。教育活动课程由发展心理学研究生和经过培训的、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共同讨论、制定。从西安市1所普通幼儿园共选取10个班,333名幼儿。小班实验组53人,对比组54人;中班实验组58人,对比组60人:大班实验组54人,对比组54人。对实验组幼儿进行15周的教育实验,每周2次,每次20~30分钟,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组幼儿进行个案追踪观察。 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培养幼儿的同情心的教育活动是可行、有效的,教育活动促进了幼儿基于他人利益的同情体验、同情理解和同情行为;中班是幼儿同情心培养的关键年龄;幼儿的同情心发展存在性别差异,教育实验活动要考虑幼儿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幼儿 同情心 培养 现场实验 目录 一、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1 二、研究意义与研究问题 13 三、研究方法 15 四、研究结果 17 五、讨论与教育建议 20 六、研究结论 22 七、参考文献 23
|
| |
上一篇:3—6岁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指导 | 下一篇:幼儿教育小学化研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3-5 幼儿 同情心 培养 实验 研究 | 2018-02-07 16:40:15【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