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XQJY2413 ^论文字数:7348,附开题报告 摘要 建构主义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在西方兴起的一种认知理论,皮亚杰认为幼儿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因幼儿园一线工作中发现教师经常会无意间将幼儿“主体积极变化的过程”变为“主体被迫变化的过程”,因此决定对将建构主义学习观与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的结合,根据本园实际情况,选择自然界中的“竹”作为载体,尝试试对“竹材料”进行实践研究。 本研究首先从从建构主义的理论知识出发,整理归纳协作、情境、会话、建构作为四大要素,并从协作、情境入手,阐述原理。再者以“协作”为中心的“竹材料”的多元性投放出发,从竹材料投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投放材料后以“情境”为核心的“竹游戏”的创意性开展为深入环节,研究竹游戏中的“情境”。 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支持下投放和开展游戏后,反省不足,如探究问题时,对教师的主动互动是较少,教师对幼儿的单方面互动较多,过于重视是否与幼儿已有经验联系,而忽略通过投放该种类竹材料等不足之处。 关键词 建构主义 竹材料 游戏 目 录 摘要 I 研究背景 1 建构主义学习观概述 (一)建构主义的四大属性 (一)建构主义的 以“协作”为中心的“竹材料”的多元性投放 2 (一)协作的情感对话 2 1.多角度了解——发挥幼儿主体性。 2.多方位互动——家园共同体。 3 (二)协作的物质对 1.多层次解读——重视幼儿反馈。 2.多元化调节——尊重个体差异。 二、以“情境”为核心的“竹游戏”的创意性开展。 6 (一)情境的生活性 6 .小细节捕捉——关注幼儿生活经验 2.小策略支持——扩充幼儿游戏经验 (二)情境的问题性 小问题畅想 ——梳理幼儿游戏困惑 2.小改变实践 ——具体幼儿游戏任务 7 三、以“建构”为路径的“竹联想”的主题性反思 8 (一)“协作”多元互动中的真实价值。 8 (二)“情境”多样创设下的量化提升。 8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0
|
| |
上一篇:学前儿童攻击行为与父母心理控制.. | 下一篇:我国幼师出版行业的研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协作 情境 皮亚杰 建构 主义 学习 视野 材料 大班 游戏 运用 研究 | 2019-03-01 17:16:56【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