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XQJY148 ^论文字数:6153,页数:05 论教师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摘 要]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而人才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培养者——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是实施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任何美好的教育理想、设计完善的教育方案只有借助于教师的行为才能实现其价值。一般说来,近年来在探讨教师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时,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具体行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带来的影响,而对教师其他特征的研究则重视不够。事实上,教师的一些自身特征,如教师的性别、个性、观念、期望及知识经验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教师对幼儿的教育行为,从而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包括自我意识的发展、社会认知的发展、依恋的发展、同伴交往的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攻击性行为的发展、性别角色的发展等等。
|
| |
上一篇:寄宿幼儿情感教育初探 | 下一篇:论家园合作主体高效互动促进幼儿..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教师 幼儿 社会性 发展 影响 | 2012-07-15 10:03:1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