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教的定义
早教,即早期教育。一般狭义上为了与3~6岁幼儿教育区分开来,会把针对0-3岁孩子的教育称为早期教育。广义上0~3岁的婴幼儿教育与3~6岁进入小学之前的教育阶段紧密相连又同属于非强制性义务教育所以被认为是一个教育阶段。
二、早教的发展
早期教育起源于欧美,从60年代至今发展很快。国内外的婴幼儿发育研究机构的多年研究表明,0-3岁是人的一生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50%是在生命的头4年中发展起来的,另外的30%是在8岁之前发展起来的。刚出生的婴儿脑发育比15岁的孩子快1000倍。我们从婴幼儿脑重量的增速(与成人1560克脑重之比)来看:新生儿是成人脑重的390克,仅为成人的25%;1岁幼儿的脑重是936克,是成人的60%;2.5岁的幼儿的脑重就已经达到了成人的75%即1170克;直到7岁大的时候,孩子的脑重达到成人的90%,大约1404克。鉴于此,国际上对婴幼儿早期教育日益重视。
也许20年前大部分中国人还完全没有早教的概念,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早教已经越来越受到年轻父母的重视。尽管目前早教在中国还是一个相当年轻的专业,但是早教机构早已遍地开花,几乎深入到每一座大小城市。早教也愈发影响着现代婴幼儿的成长。
三、蒙氏教学法和早教重要性
在早教中,蒙氏教学法是最为著名的,是由玛丽亚·蒙特梭利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她是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的教学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近几年在国内蒙氏教育班也越来越多。蒙氏教学法认为,0—6岁,是人的一生教育的黄金时间,其中包含数个爆发期——即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
比如,出生后大约6个月是婴儿学习喂送和咀嚼较干的食物的“爆发期”,而在此之后的几个月,婴儿通常能够进一步自发学会抓物体以及其他能力。如果婴儿不幸错过这个关键性的时期,或者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婴儿就有可能拒绝咀嚼,并从口中吐出食物。一般情况下婴儿在2~3岁是学习语言和计数的第一个关键年龄。2岁半~3岁半是则是学规矩的关键时期,父母要通过引导使之养成良好的卫生和作息习惯。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年龄。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5岁左右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年龄,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时期。
这些关键性时期,在就是所谓的爆发期。如果没有把握住早期教育的“爆发期”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可能造成的损失将会难以挽回。错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发生过很多不幸的案列,其中一个便是关于错过了“关键时期”的典型案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一个小城附近的狼洞里,人们发现了两名被母狼抚养长大的女孩儿,一个七八岁,取名卡马拉,另一个只有一两岁,取名阿玛拉。两个“狼孩”被送进当地孤儿院时,仍然保持的狼的习性,白天睡觉,夜晚嚎叫,爬着走路,用手抓食。他们怕水,怕火,从不洗澡。尽管院长辛格竭尽所能地悉心照料,小阿玛拉仍然不久后死去了;而卡马拉,也只存活了9年。她艰难地花了两年才学会站立,4年学会6个单词,6年学会直立行走,并学会了用碗吃饭和用杯子喝水,直到去世时她只学会45个单词,智力仅仅相当于4岁儿童的水平。
类似的事件,还要“狼孩”“猴孩”等,从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做到有针对性的,在婴幼儿成长阶段的爆发期适时地给予合理的良性的刺激,或者反而给予了恶性的刺激,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到人的脑部发育,甚至终止,致使学习能力丧失。而且从上述的实例可以看出,这种终止是无法逆转的,所造成的伤害会难以补救成为永久性的定格。
在人类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研究的成果也成为了上述观点的佐证。凭借高度精良的仪器科学家发现正常孩子出生时大脑就有上千亿个神经元,也就是脑细胞,此时的它们是相互孤立的,但是一旦受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外界刺激时,每个神经元就会发育出许多树枝状的突处,被称为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会相互联系。起初的医学界认为节点越多形成的神经网络通路就越复杂,因而也越发达,大脑的功能就越强,智力水平就越高。但是后来的哈佛大学人体大脑临床研究报告指出,构建大脑的庞大神经元系统是由人类的遗传基因决定的,但是这项工程的具体发展情况却是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比如说人类成长生活中积累的各种经历和经验。大脑中的神经系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经过千百次的流通或者重组。这些过程始终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使得一些神经元通路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体系,而另一些因为缺乏刺激,逐渐萎缩退化。这些渐渐壮大的神经组织慢慢的支配起了人类的视觉,情感,运动技能,行为控制,语言记忆等多种能力,并且通过不断的生长变化,彼此配合。最终使得大脑能够更加快速精准的响应刺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神经网络通路之间的构建经过了快速发展期之后就会趋于稳定,没有及时完成构建的框架和通路,几乎很难再次重组和搭建,也就意味着,与这种通路系统的对应的人类的某种能力或者说行为表现形式,将不会存在于这个个体身上;或者说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有可能找回来。狼女就是很好的例子,她所失去的能力,在获救后的数年都没能完全找回来。
还有一个案例:
日本士兵横井庄一,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走失,当人们发现他时;他已经远离人类,在东南亚大森林里像野人一样独自生活了28年,忘记了生而为人的一切习惯,甚至是日本语都忘记了;可是当他获救后,人们很快就帮助他恢复了人的习惯,适应了人类的生活,这只用了82天。而一年后他还结了婚。
相比狼孩卡玛拉,横井庄一远离人群的时间更多,但是对他的恢复性教育和训练却容易的多;其原因就在于,横井庄一在婴幼儿的“关键期”接受的是完整的人类教育,是一段没有被错过的爆发期;而卡马拉则不同。由此可见“关键期”的重要性。通过上面2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婴幼儿教育有一个关键期,他能影响甚至主导儿童智力的形成,能力性格的培养。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再想要去弥补可能就要花费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而效果并不能预估。
结束语
综上所述,若在孩子婴幼儿的重要时期没有适时给予正确的恰当的积极的引导,将对其未来的智力水平,行为习惯,性格形成产生深远影响。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早期教育不仅是家长,也是早教工作者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