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805
促进乡镇幼儿语言发展的几点思考
我园是一所乡镇幼儿园,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偏差,对照幼儿园大纲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表现在:1、幼儿倾听、理解语言的能力不够。2、幼儿表达、交流能力较差。这些都是由于乡镇幼儿的生活环境所导致的,他们接触普通话的机会较少,学说普通话的时间又晚。他们平时在生活中的表达交流,都用方言,当他们入园后,学用普通话进行表达交流时,语言词汇就显得不够用,很多幼儿出现想说,就不知怎么说,最后就干脆不说的现象。3、幼儿欣赏阅读能力差。由于乡镇幼儿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孩子缺少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他们最多的阅读内容,只是翻看几本一学期甚至是一年不变的图书。
蒙台梭利的儿童心理发展观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儿童是在吸收环境的过程中发展的。教师应为幼儿提供适当有准备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因此,我努力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培养幼儿的倾听、理解能力。
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只有懂得倾听、善于倾听,才能理解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的方式,只有理解才能与别人交流和沟通,幼儿只有在有意识倾听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对语音、语调和语义内容的理解水平。分析我园幼儿倾听理解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是由不良的倾听习惯造成的。不良的倾听习惯,一种是由于不理解不认真倾听,一种是由于厌倦不愿意听。不理解主要表现在中小班的幼儿,厌倦主要是大中班的幼儿。而这两种现象的改变,首先应做的就是,要激发他们倾听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听。
对于不理解而不愿意听的小中班的幼儿我是这样做的:1、在期初制定语言活动计划时,选择一些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能吸引幼儿的作品进行教学。如故事《拔萝卜》、《小山羊和小老虎》诗歌《小熊过桥》、《小白兔过桥》等。2、创设一些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听说的乐趣。如:幼儿来园时,让幼儿自由结伴相互间你说,我听,或我说,你听。游戏活动时,还可用录音机录下动物的叫声和说话声让幼儿听,并学它们的叫声和学说它们简短的语言。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早上来园时,我经常与他们交谈,问一问,早上吃了什么,是谁送你来的?或夸一夸他们等。同时,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还以家人的身份和态度去关心爱护他们,如发现小朋友冷了或热了,就及时提醒他们穿脱衣服。这样幼儿与我的距离近了愿意听我说话和我交谈了。
对于厌倦而不愿意听的大中班幼儿的方法是:1、在期初制定计划时,选择一些故事性强,情节生动的作品吸引幼儿。如:故事《两只笨狗熊》、《大象救兔子》等。2、根据幼儿好动好强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培养他们的兴趣。以听说游戏的形式进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以表演的形式进行,以语言活动穿插游戏的形式进行等。如:《城门开开,城门关关》就是听说游戏,它以训练幼儿的听说能力为目标。游戏中作为教师我或幼儿做守门人,其他幼儿扮各种小动物排队进城。小动物进城必须回答守门人的问题,回答正确才可以进城。3、教师组织活动的吸引力。(1)教师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吸引力。如:故事《小山羊和小老虎》,教师在讲故事时,不仅模仿不同动物的声音,还要生动形象的模仿角色的动作表情,吸引幼儿的视觉和听觉注意力。(2)形式要灵活多变有趣味性,如在讲故事后,让幼儿分别扮演小山羊和小老虎的角色,模仿他们的对话等,幼儿要模仿角色的对话,当然要注意倾听故事的内容。这样的方式是,以幼儿表演的兴趣,带动幼儿有意地倾听。(3)提问要具有指向性、层次性和间断性,要逐渐由繁琐向简练化语言过渡。如:幼儿听第一遍故事前,教师提问:故事的名字,故事里有谁?听第二遍故事前,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听第三遍故事前,针对故事的对话对幼儿提出问题。幼儿根据不同层次的提问,带有目的性的倾听。这样的活动才会吸引幼儿,才会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去倾听,幼儿才会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创设环境,激发幼儿语言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与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农村环境的自然因素,我着重做以下工作:
1、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在一日活动中创设环境,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在晨间活动时,提供幼儿图书,让幼儿看图书后,小组或集体交流讲述看到的内容。每天等餐时组织幼儿开展“说新闻”活动,引导幼儿大胆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闻”,那些“新闻”都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幼儿有话可说。活动室内布置语言角,让幼儿在语言角看图书,讲图书内容,在语言角讲故事比赛,每周评出一名故事大王的活动。在平时散步活动时,让幼儿边走边看,说一说你所看到,听到的趣事,或美丽的景色等等。让幼儿在这些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各科活动中提供丰富而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营造交流的氛围。(1)发挥农村自然优势,将幼儿的生活环境,转化为学习环境。如在科学活动中,根据农村的的自然优势,让他们认识一些常见的鸡、鸭、鹅、青蛙、等动物以及常见的青菜、菠菜、菲菜、桃子、梨等蔬菜水果。这样的活动可以在田间、路旁、和农家大院。由于这些都是幼儿日常生活常常接触的,所以他们就有兴趣说也有话想说。(2)创设可以感知的语言运用情境。如社会活动让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通过情境表演学做小主人和小客人的形式让幼儿练习运用等。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不同的语言情境,让幼儿运用语言,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如:谈话活动中,可根据主题,采用小组交谈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有语言运用的机会,也体验到交往的快乐。诗歌创编活动可让幼儿结合绘画,以动手又动脑的形式进行。看图讲述活动,结合语言角进行。在活动前或活动后在语言角布置图片内容,供小朋友讲述,并定期更换图片内容。后来发展到有意让图片不全,培养幼儿续编故事的能力,从而拓展了幼儿语言、思维及叙述能力。
2、增加幼儿质疑提问的机会。
在教学活动中,我以前多采取教师问,幼儿答的师幼互互动方式。这样的方式就很少有幼儿创造性思考的空间。所以想让幼儿想说,敢说,就要改变这样的教学方式。如大中班的故事教学中,以往的方式是先教师讲故事,再根据故事情节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情节。现在我采用的方式是,先向幼儿展示挂图或动画,让幼儿想象故事的情节、内容以及对话,大胆在集体或小组面前讲述。然后教师和幼儿共同根据幼儿集体的创编,讲述故事。诗歌教学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首先是教师先朗诵诗歌一段,再结合观察图片和幼儿共同分析诗歌的结构,再让幼儿根据图片或动画进行自编,最后教师和幼儿集体创编、朗诵诗歌。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他们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也提供了很大的创造性思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