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330
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就是自我服务能力.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自己子女爱护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就更加溺爱了。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和屁股等。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多年幼儿工作实践我试图通过自身体会对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自理能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改变教育观念,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庭,是人一生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师;日常生活教育,是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能力的培养,是在家庭环境中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幼儿园实施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们必须端正教育观念,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进步。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时,家长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一是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要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多关心多鼓励指导,时间久了,幼儿自然就能自觉地和大人的要求保持一致。二是要严格要求幼儿。幼儿往往是抓住家长的弱点提出的各种不合理的要求,作为家长在情绪上要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们的约束,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态度要坚决。三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利用幼儿易于被其他新鲜的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幼儿的注意力从不合理的事情上转移开,以免他们受到错误的诱导。四是家长要想办法使幼儿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幼儿知识多了,就会改变自己过去一些错误的做法。
案例一:
祺祺,小班小朋友。今天,放学的时候,祺祺外婆来接了,祺祺跑到午睡室把外套拿了出来,准备将衣服穿起来,这时外婆看到了马上抢过祺祺手上的外套说:“你不会穿的,来外婆给你穿快点来。”祺祺很不情愿的撅起小嘴,我知道祺祺很想自己穿,因为他已经学会了自己拉拉链了。我走过去跟外婆说:“祺祺外婆,祺祺很能干的,会做很多的事。而且也学会了自己穿衣服,你让他试一试好吗?”祺祺外婆用不相信的眼光看着我,我接过衣服给了祺祺,这时的祺祺高兴极了马上把衣服穿上了。在拉拉链的时候外婆又要去帮忙,我示意外婆先让他试试,外婆将信将疑的看着祺祺,过了一会儿祺祺终于把拉链拉好了,开心的给我和外婆看,我及时的表扬道:我“祺祺你真棒,又学会了一种本领。”祺祺和外婆走了,可是这件事却给了我很大的促动。
我们的孩子在隔代的教育下很难想象以后的社会孩子们会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注重孩子的生活能力方面的教育,而不是一切包办代替,这样会使孩子丧失了锻炼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期。
二、以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寓教于玩、寓教于乐,通过游戏使幼儿自己组织并展开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游戏既是幼儿认知、个性、情绪、社会交往能力等发展的途径、手段,也是幼儿发展的真实写照。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的同时,游戏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实践中要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善于抓住生活和游戏中的教育机会,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
案例一:
区域活动和桌面游戏是幼儿较为喜欢的游戏,可是玩好以后不管是哪里都到处是玩具,地面、桌面、区域玩具也是东一堆,西一堆的。有一次,我们进行了一次区域游戏,当结束的音乐响起孩子们马上都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做好,可是区域角是一片狼藉。我很生气,但是觉得每次生气当说完以后会管用,过些天再玩时孩子们还是会忘记。这时,我灵机一动,对了,学着妈妈的口吻以角色游戏的形式把孩子们带入了我设计好的情景当中。“我可爱的宝贝们,刚才谁把玩具宝宝们送回家了啊。送回家的玩具宝宝可开心了,都给你们送来了五角星呢。”话音未落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去收拾玩具了。而且很开心没有以前强迫去整理的那样不情愿。从那以后孩子们收拾玩以后都会等着光荣的表扬,再也不用老师去提醒孩子们去整理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