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2997
论同伴交往与幼儿健康心理
一个人生活在群体当中,会与不同兴趣、不同爱好和不同性格的人接触,在与人交往中,逐渐学会理解他人,摆脱自我为中心,从他人角度看问题,为别人着想,学会宽容、谦让。从而在集体生活中得到尊重,在精神上得到满足。科学家贝尔研究表明,最成功的工程师并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而是那些与同事相互合作良好的人。可见,从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让孩子学会交往的技巧,养成愿意与别人交往的习惯,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使孩子以健康的心理来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一、同伴交往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让幼儿学会在群体中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与周围人友好共事,是教育关注和重视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是个体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大量心理研究表明,人际交往是正常人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人际交往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心理健康。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消除自卑、孤独感和焦虑情绪,有助于建立自信和成就感、安全感,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
(一)、交往活动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形成
自信是一种正确、积极的自我观念、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假如一个人能客观地评价自我,那他一定能很好地与人相处,而这种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在群体中培养起来的自信。自我认识能力强的人,是具有很强自信心的。自信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之一,有了自信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时间及空间环境。在集体生活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伙伴,进行自选活动。在自选活动中,幼儿可以毫无顾忌地交流思想、无拘无束地显示自己的能力和发表自己的看法,更有共同的语言进行交流,有自己作决定和自己提建议的机会,幼儿能够独立地解决难题。在交往活动中,幼儿肯定、相信自己的能力,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成就感、自信心,并且逐渐形成“我能行”、“我能做到”的心理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利用多种活动,积极鼓励幼儿主动进行交往、合作。在这种分工合作活动中,幼儿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体验交往的喜悦,获得成功的体验,小朋友的行为得到同伴的肯定、欣赏,他们积极的自我意象便得到了强化,自信心也得到增强。
(二)、交往活动有助于幼儿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
良好的同伴交往是保持人精神与心理健康的基本需要,正如英国著名学者培根所说:“当你遭到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时,向知心朋友倾诉一下,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压抑郁闷会使人致病。在生活中,如果人长期处于郁闷的情绪中,把不愉快的事闷在心里,不表达出来就会感到苦闷、焦虑、抑郁,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对人产生不信任感、猜疑和不安全感,对正常的心理健康发展极为有害。同时,不愉快的情绪会影响人的智力和身体正常发育。因此,充分认识到交往对人健康情绪影响的作用,鼓励幼儿多与人交往,学会交朋友,乐于把心理话说给别人,并主动求助于别人帮助,使心情处于良好状态之中。幼儿在正常的交往活动中心情舒畅,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从事活动,性格开朗活泼,精神饱满,充满活力,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要善于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征,让每个孩子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馨快乐。让幼儿愉快地生活在群体生活中,消除孤独感和孤僻性格,主动与大家一起做游戏。在关心、帮助同伴活动中,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体验交往的快乐情绪,形成幼儿乐意和善于与同伴交往的行为习惯。
(三)、交往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人格发展健康的孩子,善于理解他人和接纳他人,也容易被他人理解和接纳,并善于与别人合作和共享,尊重别人的意见,具有同情心,以慷慨和宽容的态度待人,适应能力强,在社会交往方面能顺利地发展。当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会很快地与新环境相适应,与新的群体融洽相处,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生活、学习、工作会很快适应。如果适应能力差,表现为不善交往,对新环境产生不适应感,表现为胆怯、焦虑、抑郁、孤僻,在与人交往方面出现障碍,不利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可见,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健全的心理适应能力是保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擅长与人交往的人,心理适应能力就非常强,在未来社会中,只有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人,才能在社会生活中顺利地生存与发展。一个人生活在群体当中,会与不同兴趣、不同爱好和不同性格的人接触,在与人交往中,逐渐学会理解他人,摆脱自我为中心,从他人角度看问题,为别人着想,学会宽容、谦让。从而在集体生活中得到尊重,在精神上得到满足。科学家贝尔研究表明,最成功的工程师并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