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591
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权利
[内容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就是要把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就是要为幼儿创造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的幼儿园生活,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习,在游戏中健康成长。充分认识、提升游戏对于幼儿成长与发展有着独特价值与意义,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将游戏融入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让孩子们在游戏(玩)中了解生活、获得知识,在学习中游戏(玩),用游戏来整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在整合中凸现教育的价值。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强壮体魄,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儿童的游戏蕴涵着深远的教育价值。潜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建构着坚实的成长阶梯。在游戏中儿童不是在做无意义的事,他们在探索世界,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游戏可以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促进身体的发育。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培养注意力,发展感知觉能力,丰富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在游戏过程中,儿童还可以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与技能。游戏中的儿童是小小的研究家,他们专心致志,兴致勃勃地在做着他们喜欢的工作。游戏使他们的愿望与目的得到实现,使他们快乐而满足。
一、游戏的基本特征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他们和周围世界互动、学习的基本方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是“尊重儿童”和幼儿的“主动学习”的延伸,同时也是基于游戏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
在游戏中儿童是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地主动进行活动,而不是在外在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显示个人的潜力,儿童游戏往往满足于活动过程而不注重结果,他们会根据自己个人的爱好和能力,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和方法,在没有任何外在压力的情况下,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此,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
2、游戏是儿童感到快乐的活动
游戏既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又能满足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对儿童来说游戏是一种享受。在游戏中,儿童通过操作材料、物品,控制所处的环境,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和自信,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游戏不可预测的偶然性,又让儿童体验着意想不到的惊喜,游戏的可重复性,使其有趣的情节可以不断重复,而快乐也在一遍遍地重复中不断被复制。前苏联儿童心理学家柳布林斯卡娅说:“正是这种把以前获得的印象组合成新的创造物的可能性,正是这种对自身力量的考验,是游戏使幼儿产生巨大愉快的源泉。”
3、游戏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
在游戏中,儿童使用布娃娃、玩具手枪、玩具汽车等游戏材料时,需要把这些玩具想象成真的娃手枪、汽车,并模仿成人对它们施加相应的行为,如模仿妈妈抚育小宝宝、解放军叔叔开枪射击、司机叔叔驾驶汽车等,在此同时儿童想象着自己变成真的妈妈、解放军战士、驾驶员。
堆积木、玩沙、玩水等游戏没有固定的玩法,小汽车、小船、娃娃等玩具也没有固定的玩法。事实上,只要成年人不限制儿童的游戏方式,在任何游戏中,儿童都会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把游戏的方式加以变化,使之多姿多彩,富有趣味性。
4、游戏是虚构与现实统一的活动
儿童游戏并不是主观臆断或空想,而是以客观现实为依据,是周围生活的反应和写照。游戏的主要内容、角色情节、游戏规则及行为方式都具有社会性,是对现实世界的反应,是儿童渴望和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反应。但儿童的游戏并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而是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所以说游戏是虚构与现实统一的活动。
5、游戏是具体的活动
游戏是非常具体、形象的活动。每个游戏都有具体的内容、情节、角色、动作、实际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角色还有对话,所有的这一切,会不断引起幼儿的表象活动。在这些表象的引导之下,儿童的游戏变得趣味盎然,其乐无穷。
二、游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游戏的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能有利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几方面的和谐发展。
1、游戏能够促进儿童的身体发展
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有的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他们所感兴趣的动作而不会受到限制。游戏是满足他们身体活动的需要。许多游戏中都含有生理活动,这能够锻炼学前儿童的身体,增强其体质,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游戏对学前儿童的体能发展和各方面的协调有着很大的影响。如当学前儿童进行跑跳、攀爬、推拉、骑三轮车等需要大肌肉活动的游戏时,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且增强体力,使他们更为结实,更为健康。而当学前儿童进行拼图、绘画、玩沙、玩水等需要小肌肉活动游戏时,可以训练手腕、手掌、手指的灵活性,手与眼的协调性,是学前儿童更为灵巧。
2、游戏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通过游戏,能更好地认识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性。在有戏中学前儿童无形中会学到很多概念,例如爬攀登架时他会体会到空间和高低,玩水时他会感觉到干和湿的对比,玩积木时他会认识到大小和形状等。
游戏培养了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学前儿童在游戏中,产生了交往的需要,几个学前儿童共同游戏,互相之间会有语言的沟通和交流。通过交流,促进了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通过游戏,学前儿童扩大了词汇量,加深了对词义的理解,语言表达也随之得到了发展。
3、游戏能够促进儿童创新意识和潜能的萌发
在游戏、特别是假象性游戏之中,儿童的想象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有,自由驰骋于假象与现实之间。在这一游戏氛围中,易于在一些客体与观念之间形成一些独特的关系和联想,这些独特的关系和联想一旦遇到日后现实可能性的催生,就会有所创新。 逼真的电视机、电冰箱、娃娃床铺、桌椅,很自然地摆在一起,成了娃娃家。电视用来观看,冰箱在家用来放水果,床铺用来给娃娃睡觉,无形中老师的定势作用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幼儿只能玩出单一枯燥的游戏,更谈不上趣味了。 在一次游戏中,一幼儿用一个纸箱当烧烤箱很形象,在游戏后我启发式地问幼儿:“这个纸箱还能玩什么游戏?”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有的说:“当电视机,放在商店卖”,有的说:“可以当自动柜员机”,有的说:“可以当长途车上的VCD机”还有的说:“可以当的士”……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这样一来,一个看似平常的纸箱,在幼儿的游戏中却发挥了一物多用的作用打破了思维定势,不但充分发挥了玩具的利用率,而且大大丰富了幼儿的作品内容,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就应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因此,游戏是创新意识与潜能的发源地,是其成长的根基。 4、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再现自己、了解自己和展现期望的机会。当游戏经验能为幼儿提供问题的答案时,幼儿就在互动中开始了对自己的了解。幼儿通过游戏经验认识到他们自己是独立的、主动的和有独特的个性。游戏的过程帮助幼儿理解和接受他们自己的感情,促进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