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199
浅谈托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准备
【内容摘要】
准备是活动的必要条件,正如比喻:“学习自然科学的学生,他们的实验室需要有一个直接为观察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准备的组织。比如,观察一个简单的细胞运动,需要一块凹形的玻璃片,中间盛有一商小孔,还需准备浸泡细胞的淡溶液。以保证细胞持续的活力,还需培养细胞的土壤等等。”以此来阐明准备的重要性,有准备的环境应当使孩子的身体.智力.个性都得到发展,学校就应当是这样的一个环境.
【关键词】区域活动 环境 教育内容 准备
区域活动也正是循着如此的规律而展开准备的,每一年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准备内容。它不是由教师事先设定教学程序,而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儿童心理学研究指出:2—3岁幼儿发展特点是动作协调性差,正处于口语发展的要害期;自我意识萌芽,直觉行动思维,注重不稳定。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首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将托班区域活动定位在:宽松、自主、愉悦上,积极探索、创设安全有序的游戏环境,提供多层次、多用性的活动材料,并以同伴的身份对幼儿加以适时点拨。
现在,我就托班幼儿阶段的区域活动中的必要准备作一简单的探讨:
一、确定活动目的
在区域活动的教育实践中,主要教育环节是“日常生活练习”。所有进入教育活动幼儿,都是要在经过“日常生活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其它方面的教育活动。所以,在托班班开展“日常生活练习”,是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孩子的专注力、大小肌肉及手眼协调感、独立感、合作精神、责任心及道德感,对于托班的幼儿尤为重要。其中“娃娃家”氛围的设置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幼儿更加适应与喜欢幼儿园,甚至还会直接影响幼儿活动效果。
二、关注环境的创设
区域活动教室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十分重要,孩子与环境的吻合,会使孩
子产生灵感,进而使之自然进入“秩序”因此,对于刚刚离开父母的孩子,他们的依靠父母的心理是比较大的,如何让他们喜欢幼儿园、喜欢这个新的环境?这就需要我们把环境设计成具有“家”氛围来吸引幼儿。首先是将物品有秩序地摆放;其次,每一样操作材料都用大小适宜托盘盛起来,并适合孩子搬动,用具架的高度要适合孩子的身高,要便于孩子能自由选择、自由取用、自由操作。整个环境整洁、有序,为的是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来感受其中的“秩序”,以此来养成与环境相“协调”的“习惯”。
三、选择适合的用具
日常生活练习是区域活动的第一阶段,所体现的是“教育为了生活准备的原则”,所以用具的选择要生活化。
在一般的家庭中物品的环境大多充满了成人的生活原则,在这种环境中,孩子有许多东西是不能随意去碰摸的,成人也常常说:不要乱动、不要乱跳、不要弄脏了、弄坏了,剥夺了孩子的自由,让他们受到了太多的限制。但孩子天生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但又不得动的刀、碗、碟、切蛋器等厨具。所以在区域活动会为孩子准备仿真的材料、形象逼真的盛物用品等生活用具在活动中让孩子们更加认真仔细。于是,因为喜欢会引导孩子们的专注力、责任心,以次来尝试“成人社会”。
四、制定活动计划
(一)、选择内容
日常生活练习的内容很多,大多是根据区的生活环境来定的,根据我园的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了如下内容:穿:穿珠子 穿通心粉用水晶珠子穿项链、手链等。舀:舀水晶粒 舀玻璃珠 舀豆子等。抓:抓水晶粒 抓乒乓球 抓海绵球等。夹:夹洗衣夹 用奶瓶夹夹乒乓球 用眉钳夹小珠等。扫:扫纸团、扫豆,扫星星等。挤;挤海绵 挤滴管 针筒移水。转;转螺丝 转瓶盖等。倒;倒米 倒豆 倒水等。按:按图钉 按打孔机等。
日常生活的练习,加强了动作机能的训练,特别是孩子小肌肉的发展,为日后孩子的写字、起居饮食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每一种用具都有错误控制,孩子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提高了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比如说孩子由于行动笨拙,打翻了用具,他根本不理会就走开了,说明他还缺乏能力,一旦他学会了纠正了自己的行为,也就说明了他能力的提高。
(二)、制订计划
教育计划的制定以制定月计划为宜,并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及时调整日计划。给孩子每日所做的展示活动的计划以及观察记录表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在制定计划时应平心静气的详细参考孩子所有的观察记录资料,以了解孩子目前整体发展的情形,然后针对幼儿的需要进行制定,包括日常生活练习,感官教育,数学教育.科学教育等.幼儿课程平均每月要更换一次,但按本园的实际,我们没个季节更换一次主题,按月主题再订出每周的计划,在每周的计划内再分每日的计划,当然,每周的计划不可避免的会和实际情况之间有所出入,例如由于时间不足,计划中的个别任务没能完成,或许多不在计划中的个别任务,这都很正常的现象.但是相信大部分事前有准备的,老师在提示幼儿时会感到更有方向感,也更能掌握孩子的成长步伐.
五、端正对孩子的态度
在孩子进入区域活动之前,教师就要做好对待孩子的态度。常需要注意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