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245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思考
幼儿园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很重要的,也是很有讲究的。 蒙台梭利提出“有准备的环境”这种教育主张,认为儿童的身心是在外界刺激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人对环境自然、自发的活动。那么,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应如何投放呢?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投放材料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如小班幼儿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在区域活动中可多提供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有利于培养幼儿交往的能力。在中大班可以玩超市购物的游戏,在活动中锻炼幼儿计数、分类、加减、交往等多种能力。同样是建构活动,在小班,根据幼儿善于模仿的特点和小肌肉群发育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提供体积大一点,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在大班,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提供的材料应注重多样性、丰富性,满足他们探究的需求。
二、根据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
古今中外的科学家都非常重视兴趣在孩子身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应注意观察幼儿喜欢什么,然后投放相应的材料。同时,幼儿的发展还存在着差距,各个年龄层次的幼儿其发展状况不同,发展层次不同,发展速度不同,兴趣需要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投放材料应以幼儿为主,要针对本班幼儿的实际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需要来投放材料,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通常,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都是教师一手操办,选择活动内容—找材料—制作玩具等等,幼儿只是参与者,对材料有陌生感,因此在操作的时候无目的的乱玩,没有秩序,场面非常混乱。因此,教师应该增强幼儿的小主人意识,充分发动幼儿齐动手,让幼儿想主意、收集材料、布置玩具等,使区域活动更具魅力。
比如:春天来临时,孩子们会被花坛中嫩嫩的小芽吸引。于是,老师可以在科学区投放了各种种子,并和幼儿一起种植,共同制作了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在美工区让幼儿发挥想象用种子粘贴各种美丽的图案,用皱纸做柳条等。在生活区,幼儿还可以用勺子舀种子,用筷子夹种子。在娃娃家,种子又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娃娃的美食。
三、根据教育目标投放材料
材料是幼儿隐性的老师,是幼儿认识的中介和桥梁。教育目标可以隐含在投放的材料中,渗透在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当幼儿一旦进入老师所精心创设的环境中,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即可获得某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要做到目标在前、选材在后,让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
同一种材料只要运用得当,就能达到不同的教育目标。如在小班主题活动《春天真美丽》中开展的“今天毛毛虫穿什么颜色”中,老师提供了各种颜色的圆片片衣服,小朋友们第一次玩的时候,帮毛毛虫穿一种颜色的衣服,让幼儿在活动中认识颜色;在第二次玩时候,小朋友帮毛毛虫穿二种颜色的衣服,让幼儿有规律地两种颜色交替排序;第三次玩的时候,小朋友三种颜色交替排序,在整个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幼儿分类和排序,而且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四、根据幼儿健康、安全投放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②这说明了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性。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应无毒、无味、无伤害,因此在活动中投放弹珠、彩棒、纽扣、小豆等,应加强教育,避免不安全因素。
比如:收集的材料大部分来源于大自然和孩子,教师就必须注意幼儿的卫生、安全,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农村幼儿收集废旧物比较困难,有的瓶、盒、罐都是幼儿从路边捡来的,老师一定不能忽视里面的残留物,时间一长会霉,有很多的细菌。因此,教师必须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好卫生工作,把收集来的瓶、盒、罐等材料洗干净,放置在阳光下暴晒后方可使用,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而且对这些材料进行简单的艺术加工可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兴趣,进而能够积极投入地到活动中来,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