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582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小班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的饮食习惯要求是:安静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饭后擦嘴,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细嚼慢咽,咀嚼时不发出响声,不挑食偏食,不剩饭菜,就餐时不发出声音,不乱扔残渣,饭后收拾干净等。但是,开学至今,孩子们的进餐情况不是太好,因为我们是刚入园的小班小朋友,吃饭的习惯还未养成。许多家长也都反映孩子在家时吃饭问题非常头疼,有的在家里采取各种物质奖励哄骗孩子吃;有的采取威吓打骂的方式;有的家长干脆在后面追跑着孩子喂饭等等,使尽了无数招数,仍不尽人意。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幼儿园进餐也同样出现了许多不好的现象:大多数的孩子一到吃饭的时候,就两只小手耷拉着,东瞧瞧西望望,不肯自己吃;有的即便老师喂了,也含在嘴里不肯咽下去;还有的一到吃饭的时候就恶心,哇哇大哭……那么根据小班幼儿在进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深入探讨,采用适合小班幼儿的具体措施,进餐环节中注重给孩子创造一个愉快进餐的环境,即时调整策略。通过家园密切配合,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让他们在幼儿园中不仅吃饱吃好、而且吃得卫生、安全、愉快。
[关键词] 进餐习惯 培养
一、首先要明确进餐要求
在班级我们指定进餐要求,让幼儿明确该如何进餐,
(1)按时吃饭,固定进食,这是幼儿在集体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常规。
保证幼儿每天有充足的运动量,消耗一些体力,能增进食欲。进餐时,若让幼儿自主选择座位,能增强他们坐定进食的自觉性。
(2)学会独立吃完定量饭菜。
初入园的幼儿,老师要引导其尝试自己吃,对确有困难的幼儿可适当进行帮助,逐渐过渡,使他们独立吃完自己的饭菜。
(3)经常提醒幼儿吃的整洁。
幼儿由于动作不协调,常常会将饭菜撒落或打翻,老师不必指责,而应帮助其整理干净,继续鼓励他自己吃。随着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教师应注意提醒幼儿不让饭菜撒落在桌上、地上、衣服上。
(4)提醒幼儿进餐时小声说话。
集体进餐,其实也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时机。教师应告诉幼儿,想说话时先咽下嘴里的食物,轻声说话。幼儿模仿能力强,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进餐,用自己的言行去暗示幼儿,正面引导比不许他们怎样做更有效果。
(5)把餐盘放在指定位置。
进餐完毕,应逐步培养幼儿学着自己收拾餐具,同时要提醒幼儿轻轻放餐具。保育员不要随意变动餐具的摆放处,或因为抢时间而自己将餐具收掉,使幼儿失去自理的机会。
二、采用多种形式,增强食欲,使幼儿进入愉悦地状态。
(1)利用谈话、儿歌、讲故事的形式,明白道理,知道食物对身体成长的作用,使他们懂得,只有多吃东西,才能使身体强壮,变得越来越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