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2423
论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策略
[摘 要]自主性是幼儿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实现自身成长、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标志。 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自愿、自发的游戏场景,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应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等方面出发,从活动区设置、区内、材料提供、观察判断幼儿活动和教师的指导等各方面考虑,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关键词] 区域活动 幼儿 自主性 培养策略
一、序言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21世纪对幼儿教育的要求。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变“要他学会”为“他要学会”。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一些幼儿在游戏中不会也不敢自己动手探究,怕影响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的印象,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但是教育实际行为中却没有真正做到把幼儿当成是活动的主体,也没有看到幼儿自身具有的能动性、自主性。而区域活动的全面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正是对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本研究特选取区域活动为视角,对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策略进行探讨。意在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同时,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区角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培养策略探讨
1、让幼儿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权力
《规程》中指出创设的环境要与教育相适应。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而区角活动的设置具有全面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活动提供了保证。因此,我园设置的活动区有:语言区、生活区、美工区、音乐区、益智区、数学区、建构区和角色区等涉及到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等进行自由选择。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小、中、大班幼儿设置的不同区角,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满足了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2、在相互交流中获得自主发展
在同一个区角活动的幼儿一般都有共同的、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幼儿只有在与同伴自由的交往中,才能学会相互合作、和睦相处。在交往中幼儿可以从同伴的优良行为中学习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克制,每个孩子在为了能够被同伴接受,和同伴友好相处,必须调节自己而作出一定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个性、情感、行为习惯、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性都逐步的得到发展。同时,在区角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面对全体幼儿进行说教的人,而成为幼儿交流的伙伴。教师在和幼儿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活动,对幼儿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进行指导。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这种交流,对提升区角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独立、自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