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429
论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的通力协作。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儿童最初是在家庭中接受早期教育的,家庭的物质生活、社会交往,尤其是父母的思想行为、是非爱憎,及有意识的指导,会给儿童心理发展以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但是,我国单亲家庭的数目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所以,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单亲父母,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做好孩子的指导者和领路人,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不同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我们必须对此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溺爱型
溺爱型是一种需要否定的教养模式。爱孩子是人类的天性,孩子需要爱。但这类父母首先应当认识爱与溺爱之间的区别。如果可以使他将来发展成身心健康的人,即使这种行为看来是冷淡甚至是“残酷”的,实际上也是爱。反过来,如果性足以妨碍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获得,那么,即使看上去实际上就是溺爱了。
还有就是因为父母离异的孩子,父母对子女过分宠爱,百依百顺无原则的满足子女生活、娱乐的一切要求和欲望,事事包办,处处袒护的家庭教养方式也为溺爱的教养方式。
持这种教养态度的父母要注意:对孩子应当严格要求,要把孩子放在恰当的位置上。不要太关心孩子,随时问他这样那样;不要太亲近孩子,让孩子充分自由地活动;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孩子从小应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不要过于夸奖孩子。
1、主要表现
①让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将其视为中心人物。②无条件地满足幼儿无限制的物质的物质欲望。③推脱或免除孩子应当完成的家庭内外的义务。④对于孩子的言行没有严格的要求和必要的的约束,对其不正确的思想观点和要求无原则的迁就。⑤宽容和袒护孩子的弱点和错误。⑥反对或拒绝别人对自己孩子正确的批评。
2、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这种教养方式是孩子是去了正常的、积极地、自由发挥的个性。幼儿常表现为依赖、专横、懦弱、任性、骄傲、嫉妒、情绪不稳定、无责任感。这种娇生惯养的单亲家庭首先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自私、任性、放纵的坏习惯。另外,还可能形成蛮不讲理、霸道的坏脾气。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侵蚀,情绪不稳定,狭隘、过度自傲或自卑,意志薄弱,缺乏自信,交际困难以及软弱无能。容易形成骄横、任性、执拗的性格或者依赖、懦弱、自卑的性格。当孩子长大成人面临与其家庭提供给他的环境迥然不同时,则无力承受任何心理上的挫折而缺乏信心,灰心、失望而导致失败。这种个性心理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处处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没有开拓精神,智力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同时,子女经不起风雨,也受不了打击,更不能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的心理品质;还会产生胆小、不合群、自理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但优越感强的心理特点。
专断型
专断型的教养方法塑造了孩子逆反心理极强的反社会人格,是完全不可取的。前些年人民网、人民法院网等媒体评选的“2003年全国十大刑事案件”,第一大案是连夺17条人命的黄勇杀人案。在黄勇的成长经历中,缺乏人生导师的引导,他就象荒原里的一棵野草,固执地自顾自地成长。黄勇性格孤僻,因为倔强而常挨父亲的打骂,父子关系非常紧张。专断型的教养方式使黄勇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最终形成了反社会人格。所以,加强民主意识是这类父母提高教养质量的当务之急,只有在民主的气氛中,家长的教育才能得到心悦诚服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