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330
浅谈中班数学幼儿分组操作中材料准备与教师指导
[摘 要]中班幼儿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适合分组操作这样的组织形式。本文主要从活动材料准备和教师现场操作指导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重点突出了年龄班特征和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从激发幼儿主体性和积极性出发提出建议,并努力提高中班幼儿数学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分组操作 材料准备 操作指导 发展
这里的分组操作就是我们常说的跑小组。中班幼儿的数学操作活动不同于大班,没有太多的书写,更多的是摆放操作;也不同于小班,小班幼儿一节活动一两个游戏就够玩了,他们对操作游戏的量需求更大,所以中班的幼儿在进行数学活动时采取分组教学更适合。他们在一节活动中可以玩到五到六种游戏,有新游戏,有复习巩固游戏,这样的模式适合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同时每次活动只要增加两组新游戏的材料准备,大大减少了老师准备上的工作量。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在幼儿分组操作活动中积累的一些经验。
一、中班幼儿数学操作中教师的角色: 1、教师能够把握活动课的目标,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为以下几个角色:
(1)教师是引导者。在一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她需要引导幼儿去观察题目,思考问题,发现线索,并且解决困难,我简单的介绍几种引导方法:A直接提问法,比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数字8后面是数字几吗?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最想得到的意思。B间接提示法,比如: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花拍的很有意思,黄、红、黄、红。。。。。请你们说说后面跟的是什么颜色的花呢?C反问强调法,比如:你确定房顶是三角形的吗?
(2)教师是观察者、参与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观察者,并随时做到参者,只有在幼儿操作中我们才会发现问题,因此幼儿操作是教师应该有目地的找一个或者一组的幼儿进行个别观察,并对全班幼儿进行整体观察。发现问题后教师应该根据情况选择及时参与或者课后辅导等途径帮助幼儿解决困难。
(3)教师是评论者。当一节活动课后教师要及时对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一是能够直接点出问题所在,或者好在哪里,给表现好的幼儿一个肯定的强化作用,也是给出错的幼儿进行提醒。二是老师在评价中也能得到自己所需的,能够从中得到总结。2、中班数学操作材料准备。
(1)新旧游戏的合理组合。新游戏是这节课所新授的内容,一般幼儿都很喜欢,会积极前来进行操作,所以要准备两组,如果这个游戏的难度大,或需要操作的时间长就要再增加一组,这样可以减少等待的时间,并保证每个幼儿能玩到新游戏。旧游戏可以每种游戏一组。新旧游戏准备的数量一定要大于班级幼儿的组数,也就是班上有六组幼儿要准备六组以上的游戏,这样幼儿在跑组时可以多一组选择,并且不会因为有人操作得慢而等待。
(2)给材料和小组做标记。中班幼儿的操作材料很多是要进行摆放的卡片或实物,我们会给每个幼儿准备一张操作单和一个小篓子,里面放好操作的材料。幼儿在操作中为了寻找需要的卡片常常会出现把操作材料一起放在桌子上进行观察,靠在一起的幼儿他们的操作材料就容易混在一起,这样下一个要进行操作的幼儿会因为材料不齐全而不能